LanternD +

「信则灵」与仪式感

 这是一篇观点比较多且互相之间连接关系比较混乱的文章。

 我在前面某篇文章《May 25th 2016 F1 广州返签 EE Check》提到:5月中旬回国的时候我去递签签证材料,但是没过,领事馆要求我去面签。

 当时是我和我妈一起去的,出发前她说:「你快去拜拜家里桌子上的观音像吧,运气就会变好了,说不定就过了。」家里的观音是木雕的,大约35厘米高,刷了层黑漆,可能也就木材好点吧,总之也不是什么开过光的或者有背景故事的东西。我立马嗤之以鼻:「不拜,签证过不过是签证官根据我的表现和材料决定的,和观音有啥关系。」我妈说:「诶呀,这种东西就是信则灵,你拜的时候当它好使就行了呗。」我回道:「要是信则灵的话我也不信这啊,我信点什么别的不好。早睡10分钟都比这有效点。」

 据我所知,我妈,也包括我爸以前是比较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以前肯定是不信神啦佛啦这套东西的。但是到了中年以后开始逐渐接近佛教思想。在他们看来拜不拜神像之类的影响不大,只是让心里安宁一些,找个寄托。

 反正最后我也没拜,签证被Check第三天就给Issued了,一切都还蛮顺利。

 从家里出发准备去广州机场之前,一家人和爷爷奶奶吃了顿饭。席间爷爷又给我耳提面命叮嘱了不少话。

 临走前老爸来了句,「快去拜拜那个观音吧!」几乎一样本能地,一个「不」字差点就蹦出来了。但说时迟,那时快,我的脑子经过了大量复杂的计算:这一趟跑出去又不知道多久才回来了,虽然很抵触,在老人面前我就顺一下他们的心意吧(我不拜的话大伙都不会说什么,爸妈也会觉得没什么,但是我奶奶可能会在心里不高兴)。

 我敷衍地拜了一下,连身子都没对正那个小小的菩萨像。但不知为什么,这次抵触的情绪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强。

 当然,我奶奶可不这么想,她一向很虔诚。在我从神像面前「败退」下来后,就到了奶奶上阵了。她双手合十于胸前,面对着木像一会儿鞠躬一会儿念念有词。我离得挺远,没听出她具体说了什么,大意就是「XX要去美国了,希望你保佑他blabla……」中间还有好多祈祷专用敬辞、连接语。前后花了大概有两分钟——足够我刷一次牙的。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观察世间百姓的生活,体察苦难,引导人们走向西方极乐世界的「神」。按照传统的观点,倘若菩萨真的能看到我的举动,甚至窥到我心中不敬的想法,八成也会很不高兴,进而给我点颜色看看。

 但我可不是这么想的。观音这个星型结构服务器资源有限,每天面对来自各个终端的请求都顾不过来,哪还会有空去观测各个终端的信息?观音不是「分布式观音网络」,也不是「观音云」,大伙就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吗?当你变成了观音这样的角色的时候你要怎么去聆听别人的请求,如何拨动别人命运的针弦?诚然有人会说,佛教中假设这些大佛都是佛法无边的,拥有无限的「资源」可以调度。得了吧,世界上少了观音照样转,真要佛法无边的话就让每个人第二天醒来就自动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吧。还有人说,观音只管听诉求,不负责行动——这么说我还可以接受。

 信一个什么用都没有的「神」,对我来说就是「Are you kidding me?」。

 我对奶奶的行为倒不反感,别人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和我关系不太大。但可以看出,奶奶祈祷完以后神态变得更加慈祥了,一举一动都照应出平静的内心。

 这大概就是「相信」的力量吧——「我已经把我内心的愿望告诉神听了,他会管尽量把前面的路铺好的,一切都会顺利。」

 所以,人们一方面只是「信则灵」,一厢情愿,另一方面,人们需要仪式感,一个过程让自己心态平复下来。

段子:

今年高考前,老爸给我打电话:「儿子,放轻松别紧张好好考,我已经给你找好关系了,虽然后台很硬但是也得走一遍高考程序。」

我:「恩,我会调整自己心态发挥好的,对了,找的谁?」

老爸:「观音菩萨!」


 按照我「过于」唯物主义的思维,我觉得世间的人和物是普遍联系且相互影响的。如果「神」存在的话,他给了你帮助,势必会影响到与你有关联的人,而且多半是不好的影响。

 你求菩萨保佑你上一本线,但是一本的坑就这么大,让你上了就得把别人挤下去;你求神保佑你在下场球赛能进好几个球,并取得胜利——你只是变相希望对方发挥失常,守门员没守不住你的球,把失败的包袱扔给对方;你祈求猪肉不涨价,能让你买肉吃不心疼——养猪人和猪肉商贩就该哭晕了。

 所以不少人们祈求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是在把灾厄加到别人头上。这样想的话「神」和「恶魔」也就是一体的了。所以我几乎不相信向神祈祷的作用。这个世界整体来看并不会变得更好或更差,反而将人自私的一面暴露出来。

 所以只不过是个零和游戏,「信则灵」这事本质上就不会「灵」,不管你信不信。

 接下来再谈谈「仪式感」。

 第二个问题集中点就是「信」的过程。不可否认在祈祷这样一种仪式过后,人们心态、精神面貌、注意力等等方面都会比之前有不少改观。在知乎看到个很好的表述,称之为「仪式感」。尽管很多仪式从本质上看是无意义的,但是仪式感通常却能让我们(短期内)变得更好。

 尽管拜神没有意义,但是在神像面前我们能够说出心中一些不便向外人表露的字句;尽管春节过后各大商场门口的大红色装饰物便会被撤下,但是这些东西却能够点亮人们过节的每一天;尽管放纸飞机之前会向机头哈一口气作用微乎其微(有一点点吧),我们还是通过这个举动希望它能飞得更远;有人每天早上起来就要喝一杯咖啡,并不是为了提神,只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标记着一天的开始……

 人们追求仪式感,为了能让自己心中的世界和外部的物质世界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连接起来。

 上面知乎链接里面有个观点比较新颖,大意是「唯心」和「唯物」两者的对立模型被人们过分关注,而人们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是怎么连接的却鲜有了解。从这个观点出发仪式是一种创造仪式感的方式,而仪式感正是我们内心世界和物质世界连接的一座桥梁。这个观点有些说动我,但我先不置可否。

 总而言之仪式感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根据仪式感去选择需要的仪式呢?私以为,首先仪式感需要尽量以不花钱的形式来获得。生病了去看医生,不要花钱请什么道士来驱鬼;拜佛就拜,顺便花钱买柱香烧来寻求进一步心理安慰在我看来就是Naive的事;给祖先烧纸可以,非得买个几万的车模型房子模型烧了——那真是人傻钱多……从唯物的角度看,花钱在这样一些事情上是毫无意义的。深呼吸、闭目十秒、喝一小杯温水、早睡早起、每晚整理桌面等等,都是一些简单的低成本的获得仪式感的方式。

 其次仪式不应该强加给其他人。你可以有自己的仪式,但不能强迫其他人也按照你设定的仪式进行,比如别人拜神请不要要求我也拜。要求我拜也行,但我不拜的你也不应该不高兴。我主张把仪式变成每个人或者每个小团体的Personal的活动。

 再者,仪式过程中重要的是心中要真诚、平静,不要让仪式成为很大负担,否则这个仪式就该换成其他形式。

 这时候有人说,深呼吸、冥想、喝水等等的仪式感来的太廉价,太没有分量,我一点精神力量也获取不到。说实话,我们应该寻找自己独特(获得仪式感)的仪式。还记得我在以前的一篇日志《对着落日许愿》上提到过的DIY许愿方式吗。许愿当然也是一种仪式,能够获得仪式感。这里今天主要提取的是里面「DIY」的观点。正如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定语来减小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一样,增加仪式感可以相应地通过增加仪式的复杂度来实现。复杂度包括增加仪式的步骤也包括提高每步的复杂度。

 例如,我们需要一个仪式表达对将去远方的朋友的祝福,普通情况就是喝酒呗。但是我们可以在喝酒这一流程上叠加一些步骤。比如在喝之前把酒倒一些出来抹在朋友的袖子/裤子上,或者洒在地上,或者在桌上滴成某一个图案某一个纹路等等。经过这些步骤以后,一杯酒要先喝一小口 ,再喝到三分之一,最后一口气喝完……这样仪式感强一些了吗?

 再例如给家里买了一束花,你可以准备两个花瓶,购买日子是奇数天用一个,如果是偶数天用另一个。你需要加700 mL水,但你必须先打开龙头把水加到一个特别的带刻度容器中,再把水缓缓倒入花瓶中。花束中会带有一包养料,养料要均匀地撒入水中。接着拿一个喷壶均匀地给花瓣喷上水珠,接着给布置一下每朵花的朝向和位置。最后拍张照发个Instagram……这样是不是比「买回来,拆开包装扔进花瓶里,加上水倒上养料完事」要更有仪式感,更对得起买花的几十块钱呢?

 好吧,上面这些都是我临时YY出来的。但是,清洗相机和镜头,打扫房间,启动一台无人机,下厨的整个流程……这些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其实都是可以按照特定的仪式赋予其仪式感。话说回来,我觉得各个民族,各个宗教的各种仪式不过都是当时人们YY的产物。只不过当时可能大祭司之类的话语权比较大,于是将这些习俗固定了下来。

 仪式、仪式感不能和迷信划等号。我们通过仪式来标记出来,这个时刻,这个事件,在这一天,这一周,这一年,这一辈子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样的仪式感促使我们应该铭记或者珍惜这一刻。所以为什么结婚会有这么多的流程,毕业了要吃个散伙饭之类,这大概就是其中的意义吧。反过来看,要是什么事情都随随便便,那回头看可能也找不到生活中的闪光点了。

 再一些题外话。对于DIY的仪式,如果是只有自己知道的话,问题不大,你可以随便乐在其中。但涉及到其他人的仪式可就要小心了,要是你的步骤太奇葩不免会被认为是二X的行为。解决方案倒是有一些,第一个是给每一个步骤强加一些好听的话语,比如这样做有哪些寓意,第二个方法是和别人说:「这是我们家乡的一个习俗」、「这是我们公司特有的一个习俗」等等,这样别人的误解就会少一些了,至少不会再把你当二X。仪式的设计当然是有讲究的,这里发挥的空间很大我就不细说了。

 上面这些段落一些人读起来可能没有什么逻辑联系,甚至还有可能有些矛盾。我也没打算去优化了。

 文章最后我要呼吁一些东西。世界上有无数种仪式,我觉得,每个人自己想想,如果真没啥必要的仪式就该取消掉。「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把时间留下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真正能帮助你祈祷或许愿成真的事情。对于「信则灵」,人们应该「信」一些能起到帮助的事情或仪式。比如「如果今天比早睡几分钟,我明天的面试一定会成功的」,而不是跑到什么神面前去抱佛脚。另外我也呼吁大家去创造自己的仪式,追求自己独特的仪式感。这大概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了。

 对于各种宗教,我依然是不支持态度。以后再写写我的宗教观——「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虽然我既不Spiritual也不Religious)。

 最最后,如果你看的有人每天睡觉前都要在手机把当天热门微博、朋友圈、公众号、知乎……都刷一遍才睡觉,请不要怪他,他只是用自己的仪式给自己这一天画上完美的句号,有了满满的仪式感之后才能睡着。

 以及,上面说的真的不是我。又及:这样的仪式就是那种该取消掉的。

LanternD
LanternD_Logo






订阅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文以类聚

更多『blog』分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