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U的课程体系 (1):Fall 2014
2015-05-11
系列传送门
- (1) Fall 2014 —— 本文
- (2) Spring 2015
- (3) Fall 2015
- (4) Spring 2016
- (5) Fall 2016
- (6) Spring 2017
- (7) Fall 2017
(注:目前完成了前三,剩下的用来占坑。)
放个Milestone
在美国的第二个学期已经落下帷幕,这也意味着Michigan的寒冬和大半个春天也结束了。前两周被Final Exams和Projects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日志有一段时间没更新了,同时大美的满园春色也没拍成,还是有点小遗憾。好在未来还有好多春天可以体验,寄希望于未来还是不错的。
来Michigan近一年的时间,我一共上了四门课,每学期两门,每门3个学分。我一共要修36个学分才能达到毕业的条件(之一),也就是说现在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但是估计全部上完课需要三年半,因为还有两门Qualifying Exam某部分不合格需要补修的本科课程(坑爹)。
这四门课是:
- CSE824 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 ECE870 Introduction to Micro-Electric-Mechanical-System
- CSE812 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
- ECE818 Robotics
下面就分别讨论一下它们吧。先写前俩。
CSE824
第一门要提到的是CSE824 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我在MSU上过的第一堂课就是来自这个课。
时间为每周二周四15:00 - 16:10。
课程大纲
这门课的课程大纲列举了以下内容:
- Class Participation (5%)
这一项显然是考核出勤率的平时成绩,只占到分数的5%,所以说即使每节课都没去影响也微乎其微。不过即使如此我还是没有逃过课,刚来不久还是规矩点哈。
- Paper Presentation (15%)
在这一项中,我们需要在一个有十来篇的Paper list上选择其中一篇作为Presentation的对象。关于Presentation我在另一篇日志写过,当时觉得还算得上是比较头疼的事情,但是跨过了那个门槛之后,世界豁然开朗,就像RPG游戏打败了Boss,得了很多经验然后升级了。每篇Paper Presentation的时候还指定了两个人作为Challenger,也就是说这两个人必须先阅读过文章。之后在Presentation上提出适当的问题,来考察演讲者是否对论文熟悉,促进其他同学对论文的认识等等。
- Paper Summaries (20%)
这部分和上一部分是紧密相连的,在上边说到的同一个列表中选取8篇论文来阅读。每一篇写一篇总结,不少于四百字,包括:
- 找出文章的主要贡献;
- 找出Open questions,也就是论文有待改进的部分;
- 讨论Paper中的模型和假设是否合理可靠,那些假设实践中是否可行;
- 对论文的意见等等。
这部分占的分数的比例不少,但其实难度不高,重在坚持。可以选择的论文还是很多的,可以早一点把总结写完,这一部分的分数就可以拿到了。
- Project (60%)
课程项目是这门课的重中之重。我个人感受来看,这里的项目的难度要比国内的高出一个数量级。项目包括立项、中期和结题答辩,三个人一组,也就是还有三次小的Presentation。这些都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可想而知要干的事情还是很多的。而且最困难的是想点子,我觉得中国学生在这点上比老外们稍差一些。
小结
在这门课上,老师一共只讲了三个Lecture,其他时候都是同学们做Presentation。感觉老师好轻松的样子,但总体而言自己在这门课学到了还是很多的。首先是,阅读文章的量,由于是强制性的,每周都能保持一到两篇的阅读量,非常有助于读论文习惯的养成。其次是论文来自数个不同的小领域,对于扩展知识面功不可没,虽然管中窥豹,但起码是知道了有这么个方向。最后,现在回看我们当时的项目,做的东西不深入,但是是上手科研的好机会,总体获益颇多。
如果和国内的课程比较的话,差别挺大。国内主要是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面听,一般来说学生也很少问问题。而这门课,知识主要通过不断的问问题和回答问题来获得。老师虽然不讲课,但是会帮助做Presentation的同学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
ECE870
第二个课是ECE870 Introduction to MEMS。
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13:50到15:10。
这门课的老师貌似是一位在留在德国留学过的印度人,幸运的是他没有浓重的印度口音。
内容
这是一门混合度极其高的课程,涵盖了半导体及其加工、模电、数电、机械学、电路原理、晶体结构学、材料学…… 作为一门导论类的课程,我们只需要掌握该领域的皮毛,大概用了哪些方法实现加工制造等等。至于深入了解那得需要阅读大量的论文,做大量的实验。
教学与课堂
这门课采用的教学思路十分新颖,称为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总体思路是,学生自己在课下阅读和思考,而在课上则是写作业,老师答疑,测验等等。老师自称也是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教学思路,往常也是Lecture,所以我们这一届也就成为了试验品。
每节课上课分四个部分。第一是Group quiz(小组测试),第二是,Individual quiz(个人测试),第三是,Group design(小组实验/设计),最后是Individual design(个人设计)。每部分都有相应的问题和需要解决,每个问题之间有若干分钟的休息,可以向老师问问题。Quiz中的问题一般是计算题或者问答题,有标准答案,而Design则是有无数种可能性,一般是自行设计一些参数达到一定的目的或实现预定功能。
这个课还有一个Project。我们探究的是Smart Building,其实也是从网上各种搜资料整合到了一起,可能算一个大作业,总之不是很难。
小结
根据我一个学期的经验来看,这种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如Lecture,学到的东西并不透彻,因为寄希望于学生们在课外时间自己学习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对个人来说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英语水平等等还是有比较大的提升的,总体而言我对这个课还算满意。课上我认识了美籍印度哥们Samit,非裔老外师姐Antoinette,现在他们都毕业了,和他们还偶尔保持联系。他们给我在这里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意见和建议,相当Nice。
大结
幸运的是这个学期选了两门课都没有考试,以至于我对这边的考试没有太明确的概念,这一现象直到现在才有所改观。然而据我观察这里的课程全部都有Project,意义也不凡。研究生课程都是抽象或理论的概念,Project给知识和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边的Project执行力度比国内要强。没有切切实实去做的话是很难完成的。
上面算两个说明说美国的课程和国内有什么不同的例子。此外这边的学生非常喜欢向老师问问题,不管简单还是难,只要不懂就会问,这点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思路在国内是行不通的,因为每个课程都至少有数十号人,而老师的讲义或者提纲都是刚好够满满一节课的量。如果中间有人问问题或者讨论,那么课程可能不能按预期完成,甚至还有可能招来其他同学的不满,大家会觉得,要是有问题可以下课去问,不要在课上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所以造成东西方教育体系区别的原因之一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方式不同,当然,这不是根本原因。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思考的话,其实收益要比单纯的听老师讲要好不少的,被动地吸收知识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只是记住了知识点有时候也把握不到精髓。
这类帖子打算一学期写一次,每次介绍两门课,关于2014年秋季期的课上就写这么多先吧。
Lanter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