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ternD +

我的第一个半马

 

img

 (图片来源:MidJourney,AI 作图)


 4 月 8 号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半马。

 我知道我在那些完成过马拉松的跑者面前还只是刚刚入门,但是对我来说这也算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了,值得记述一番。

前期准备

 这次半马不是什么比赛,所以就我自己一个人。

 老实说我没有真的准备什么。在大概 50 天前,我跑过一次 16 公里。那次跑完没有觉得困难,配速也尚可(5 分 16 每公里)。想想只要再加 5 公里就是半马了,我胸有成竹。这时候也恰逢是滑雪季的末尾。在折腾了一整个雪季之后,我的心肺应该也还不错。有氧无氧都应该能 Hold 住。

 另外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条件是天气是阴天。之前也有很多空余时间可以跑,但是不是下雨就是大晴天。下雨肯定不能跑了,但是晴天也不爽。因为一跑就得两个小时左右,我可以不想这期间一直被晒,那起码要黑五个度。好消息是这天正好是阴天或多云。

 另一个准备工作是饮料,我把含糖运动饮料和水按 1:1 兑了一瓶水,然后装到保温瓶里,我在上面贴了个条:「For Runner, Please Don’t Touch」。不过最后显然也没别人碰它。

路线

 正常的半马比赛一般不会有重复的路线,这样大家就能边跑边看风景,主办方也好组织。但是我自己跑就无所谓了。路线选取中我最看重的一点是不要过斑马线,因为恰好遇上红灯要等的话对跑步的节奏影响非常大。

 我家旁边正好有个大的街区,里面有一些办公楼,跑一圈 2.6 公里多一点,非常方便记步。跑 8 圈差不多就是半马的 21.0975 公里。而且办公楼在周末没什么人,我可以心无旁骛地跑步。

配速

img TEXT

 放个配速图给后面参考。单位为「分钟每公里」。

起步:0-5 公里

 我边走边热身,大概走了 400 米左右,找到个人烟稀少的花坛,把水瓶丢在那里就开始跑了。我深知保留体力的重要性 —— 宁可留点力气后面加速也不要一开始用完导致连目标都完成不了。

 所以我一开始配速不算快,大概也就 5 分钟一公里这样。谁知这竟然是我全程最快的配速了。

 我的状态也不算特别好。一开始跑的时候刚刚两个多公里就岔气了,身子左下方腹部有一点轻微疼。根据我多年跑步经验,跑着跑着岔气就会自然消失,所以我也就忍着,稍微减了减配速。一直持续了大概两个公里左右我才慢慢适应岔气,腹部慢慢开始不疼了。

 这时候再跑一个多公里,我就顺理成章地遇到了第一道墙(跑圈里统称「撞墙」)。就是大约 25-30 分钟的时候。这个时候身体里游离的血糖(主要是肌糖原,不知有没有肝糖原?)都差不多用完了。脂肪也慢慢开始占据更大的供能比例。然而身子不能适应 ATP 的断崖式下跌,所以就有种能量不够用的感觉,心率很高,每迈一步都很累,出汗也开始变多。

 没有什么好的对抗「撞墙」的方法,只能靠意志力捱过去,要么就是有意识地加强呼吸,摄取更多氧气合成能量,榨干最后一点糖原。

 撞墙持续了一公里左右,也就是五分多钟。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长跑的原因,一方面很累,一方面难受的时间还这么长。保守估计 80% 的人是受不了这种「摧残」的。之后就豁然开朗,身体接受了脂肪供能,所有器官和肌肉都开始继续回到按部就班的进程中去,接近于半有氧的状态。

脚踏实地:5-10 公里

 脂肪分解的速度并不快,所以这个阶段配速又降了一截。把身体比作一部内燃机的话,之前烧的汽油纯度高,质量好,但是到了某个时间点居然变成了掺酒精的汽油了,再后来变成了只烧酒精了…… 想想也快不到哪去。

 奇特的是,这个阶段心率并没有变慢,只是不会觉得累了。仿佛剩下的过程只需要一直跑就能跑到 Happy Ending。但是并没有,这个过程大约有五公里左右,一直跑到十公里。

 5 公里的时候本来我是不需要喝水的,但是为了保持卡路里和糖原的稳定,摄入能量十分关键。当下喝的水,可能要十几甚至几十分钟以后才会发挥效果。于是我还是喝了一小口,停下来片刻然后继续跑。代价就是第六公里的时候配速下降了很多,大概从 5 分 16 秒降到了 5 分半。这种情况下,如果是马拉松比赛的话会好很多,路边都是水,抄起一杯 / 瓶可以边跑边喝,不用停下来,这样不会打乱节奏。

 10 公里是我的第二次补给。但是身体已经适应了节奏,于是喝水并没有显著影响配速,反而一段时间以后身子不累了我还能加速一下。只是再怎么挣扎也到不了一开始的速度了。

 5-10 公里这段如果看我配速的截图,那就一个字:「稳」。配速波动不大,心率虽快,但也算稳定(174 bpm)。可以说这段是整个半马最舒服的一段。

稳中向坏:10-16 公里

 由于这次半马之前已经跑到过 16 公里了,所以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我都有较充足的准备。这 6 公里波澜不惊,但是说不难受也不可能。和前 10 公里比起来这一段需要更强大的意志力。和最后 5 公里比(下文再详述),这 6 公里已经算是非常舒服的了。但是我注意到一个事情:我虽然没有感觉很累,但是配速却是在持续下降的。

 配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身体的能量合成效率进一步下降。可能一些必须物质,比如电解质、牛磺酸之类的,快用光了。我的饮料虽然掺了功能饮料,但也是杯水车薪。身体里脂肪可能还够,但是转换的效率下降了。肌肉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收缩舒张也都没有这么自如了。

 14-16 公里的时候我明显需要更加集中注意力。很多人以为跑步是不用动脑的,跑就行了,难受了就靠意志力坚持。实际上我觉得跑步消耗的脑力也一点不小。一个体现是呼吸,我吸气大概会踩着步频吸四次左右,然后呼气三次。可是一旦有东西分散了精力,或者身子累了的时候,肺部的扩张就变得不那么积极,体现在吸气没有吸满,注意力开始涣散,核心失去稳定,身子开始不自觉晃动,这反过来又影响了肺部的收缩。后果就是体内氧气不够,更容易疲劳,心率也会上去,整个跑步的节奏就乱了。

 当意识到进入这个恶性循环的「泥潭」之中后,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连续深呼吸大概 10 个循环左右。大概一分钟之后那些负面感受会得到很大程度地缓解。这就算完成了一次小「拯救」。但是半马有两个小时呢,这样的周期会持续很多次。注意力能集中 20 分钟没问题,但是能持续一个多小时吗?除了刷短视频和社交媒体,还有什么能让人专注一小时的事情(这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注」)?挺难的,而且马路边也会有东西分散注意力。稍不注意就会堕入上述的恶性循环之中。所以我真的佩服那些跑步达人(自认为我不算),他们的意志力非常强大,支撑他们顶住痛苦,他们的定力更是强悍,保持长时间的绝对专注。

 跑量的积累不但是心肺功能的提升,更是自控力的精进。

 到达 16 公里里程碑的时候我体感上要比上次跑 16 公里舒服一些。但是就单拿这前 16 公里的配速看的话还是比上次的慢的,一方面受到岔气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适当保存体力给最后五公里。

恐怖深渊:16-21 公里

 16 公里结束的时候又是我的补给时间。整个喝水流程大概用了 30 秒,但是这次喝完水我突然觉得身体僵住了。仿佛身体认为这就是终点了,然后按下了停止键。再次启动配速立马从之前的 5 分 40 左右掉到了 6 分 10 秒。我两条大腿抬起来很艰难,仿佛每一点运动都有看不见的手在阻止着我,就像是在水里走路一样。尤其是最开始的几步非常煎熬,就像脚底拽了一个铅球一样,抬也抬不起来,然后每次脚一落地就有点酸痛。每一步都挺难受的。

 跑出二三十米才稍有缓解。后来就回到了我自以为正常的节奏。这么说是因为,我以为我在按 5 分 30-40 的速度在跑,可是手表显示我配速掉了非常多。

 掉配速不算可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根本加不了速。那些我认为留给最后 5 公里的体力一点也发挥不出来。

 前面 16 公里中每跑一圈就觉得离完成又进了一大步。而最后这两圈是怎么跑也跑不到头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自以为跑了 x 距离,但实际上就跑了 0.5x。我虽不至于绝望,但是几乎是没有希望 / 信心。从小到大跑了这么多步都是「我一定能跑到终点」,但这次是「我不会跑不到终点了吧」。

 纵观我的每一次配速下降都是一次「撞墙」。20 公里的时候是我最后一道墙。其中有一段距离实在太难受了,以至于我一看周围没有人,每次呼气就在哀嚎(有人了就收敛点🤪,免得路人叫救护车了)。

 我只有最后一个信念支撑着我,那就是即使配速很慢也绝对不能停下来走路。好在我做到了。在我主观时间过去了很久之后,终点终于出现在眼前。回头看最后那段的配速,虽然不好看,但是也不至于到 7、8 分钟一公里之类的,也算是一点点慰藉吧。

 我终究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半马,21.0975 公里,不到两个小时,可能差几秒钟。

回家的路

 跑完以后当然也不能立马停下来。我拿著水杯走路,边走边慢慢喝喝掉最后一点水。当时整个人一停下来就再也启动不了了,真的已经快到极限了。

 然后从重点是,从结束的地方到家里大约也就四五百米的距离吧。我硬走了十几分钟,就是每一步都很慢很慢,每次踩脚放下去都很慢。这次不像是在水里走路,而像在一片充满淤泥的沼泽地里行走。

 跑步的温度大概在 14 到 16 度这样。这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一个温度,跑完还是有点冷。跑完以后我没出太多汗,但是整个脸上全是盐,都结晶了。抹脸的时候就像有层沙子。虽然没有汗流夹背,但是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湿了,包括内裤和袜子。

 身体还有一个表现 —— 会有一种小便失禁的感觉。那一刻就是全身的肌肉都不再想做功了,能「躺平」就躺平,以至于控制憋尿的肌肉也想要罢工了。为了避免真的尿出来,我需要提醒自己用力再憋一下。其实也没什么尿液,都被「榨干」了。

 把上面几条综合一下就是,我在一边走一边抹我的脸,一阵凉风吹过来,衣服上的汗蒸发了一些,带走些许热量,我一个哆嗦,同时还有种小便失禁的感觉。真是酸爽。

 我也尝试了拉伸,有一些效果。至少肌肉不再那么僵硬了。提醒一下:运动完一定记得拉伸,后面的日子会舒服很多。

家不再温暖

 回到家,我把前一天晚上的杂粮八宝粥从冰箱里拿出来热了一碗吃。杂粮粥的好处是「能量缓释」,且水分多。这样身体电解质和能量都能慢慢恢复,而不会补充太「猛」而打乱各种器官的代谢节奏。休息一会我又灌了半瓶蛋白饮料。运动完以后一切含水多的东西都是那么甘甜,白开水都能加上「好喝」的头衔。

 有意思的是,我整个人的所有动作依旧很慢,就跟树懒一样。我照了照镜子,感觉头发乱乱的,无精打采,整个人像被扒了层皮。是啊,好久没有这样运动过了。

 跑完过了一个多小时我才冲了澡(留足时间防止意外)。即使在洗热水澡,身子还是怕冷,水冲在身上也会有一种颤抖寒战的感觉。

 「家不再温暖」是短暂的。洗完澡我终于感觉稍微正常了。非常满足地和 MS 出去吃饭了。

跑后杂念

 因为是第一次跑半马,也是我跑过最长的距离,外加相对我这准备程度来说,这成绩还算满意了。下次再跑我一定能比这更快。

 这次的一个新体验是中间配速会突然掉下去,而且再也快起不来了。以前跑步我基本都是匀速跑完全程(因为真的不算长)。总体来说拉胯的就是最后的 5 公里。那 5 公里如果还能保持 5 分多的配速的话。其实能跑到 1 小时 55 分或者更快。说得轻松,实现起来又是何其难也。唯有大量练习积累跑量了。

 另一个感想是,一想到全马居然还得把这个距离再乘以二,我觉得现阶段的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走路都走不完。能跑完的都是「怪物」—— 他们的脚都是铁打的,膝盖也是铁打的。理论上,全马的后半个马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跑全马的人,跑完半马的时候只用了身体所有能量的 40%-45%。想想都可怕,也就是说,我现在的体力槽只有他们的 40%,这得有多大的提升空间啊。

 姑且可以把全马称作「白月光」吧,总有一天我要跑一次,现在还不敢想。

 另一个数据点:消耗卡路里大概 1900,接近 2000。还是挺多的。不过还是比不过徒步,之前走 Yosemite Grand Tour 用了差不多 2900 卡,如果手表记得准确的话。话说回来,没有人用半马减肥吧?

 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我都不会跑半马了,毕竟时间还是有限,想要考验自己的体能,把配速提高即可。我还想试试不同的跑法,比如变速跑或者冲刺。这些都可以用 10 公里以下来训练。

 我的膝盖倒好像没什么异样,应该说我的大腿肌肉还算凑活,或者我的跑姿尚且合格(应该不是最优)。

苦与乐

 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大部分人)是很难理解那些一次就运动好几个小时的人的。为什么我要去跑半马,忍受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煎熬?

 这时候又要祭出网传的四大快乐秘诀激素了: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催产素。其中运动能产生内啡肽,在难受状况下会产生更多,以抵消痛苦的感觉。我甚至觉得可将其理解为常说的「意志力」。为什么我们能持续运动下去?要么肌肉强大,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载,更不易疲劳,要么内啡肽足够多,让我们不觉得难么难受。但如果内啡肽只能在运动时产生那就没啥意义了,最关键的还是它能持续发挥作用。意思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的痛苦忍耐指数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同样的痛苦刺激我觉得没这么痛苦了,包括工作压力也包括体力上的疲劳感。

 接下来就要说到第二个点了,超量恢复。在大量运动以后,身体会倾向于储存更多的可用能量,以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其他运动。相对地,如果想要在半马全马之类的比赛中发挥更好的成绩,一个可行的做法就是提前几天跑一次中长距离,让身体提前储存好能量。

 内啡肽和超量恢复双管齐下,让我在接下来的两周都精力充沛,吃得好、睡得香、不知疲倦。上了一天班对我也没什么影响,晚上接着弄重体力活的木工也不在话下。大约一周之后,4 月 17 号我还去 Heavenly 玩了本雪季的封板之旅,累计垂直下降 11000 多米,差不多是大部分人 2-3 天的量,而滑完之后我还不觉得很累。如果不是雪场关门了我还能多滑几个小时。而这一切,只需要跑两个小时的步,最多外加一天休息,堪称超值!运动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只是践行的难度太大了而已。

 不过,这也不是永久的,大概到第三周,运动带来的效用就要归零了。想重置这个 Buff,那就继续迈开腿,开始新的征程吧。

LanternD
LanternD_Logo






订阅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文以类聚

更多『blog』分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