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脚架的各种应用场合
2015-09-26
本文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三脚架导论
三脚架(Tripod)是摄影爱好者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它的功能也很简单,就是把相机固定到一个特定的位置或视角,以便进行创作。
其用法的丰富多样,但较大部分情况下必须有(强大的)后期处理(通称PS)进行配合才能获得效果很好的照片。
三脚架的结构和样子我就不多说了,应该没有人没见过吧。不过三脚架必须有云台进行配合,用于调整相机在顶上的位置和角度。有的三脚架是不带云台的,这个有时候要注意一下。
干脆直接进入本文正题了。
三脚架的重唱
三脚架的用法大概可以分为几种:减轻拍摄负担、长曝光、接片、延时摄影、摄像等等。下面就一个个来说说,每个种类下面又还能细分不少用法。当然实际上细分的种类也不全,只是我的个人体会而已,还会有很多很丰富的Idea可以去施展拳脚。
这里只说拍什么(what),不说具体的拍摄方法(how)。
减轻拍摄负担
这一部分说的是三脚架如何缓解摄影师拍照时恨不得多一只手或者多一个分身的情况。
防抖
三脚架是减少和消除抖动的最有效手段。镜头防抖,机身防抖在有三脚架存在的情况下已经变得苍白无力了。
在弱光的条件下,手持相机基本上拍5张能有1张不抖就已经是奇迹了,光线越暗拍照糊掉的概率越大。
远低于安全快门的时候,脚架是必须的,否则宁可选择不拍。
有了三脚架可以大大减少这种窘迫的情况,所以这就是我把防抖归为减轻负担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人眼/人脑对于光线有较强的校准和补偿功能,有时候人眼看着很明亮的场合对于相机来说也是弱光的。比如黎明黄昏、大部分亮着灯的室内。所以不要责怪相机不给力,主要还是相机不能和人比。
下图就是手持拍摄抖动的后果,吸取教训。虽说好像缩略图看起来不那么明显。
(ISO-200 - 50 mm? - f/1.4 - 1/4 s)
自拍
自己一个人旅行遇到好风景的时候怎么办?路人甲乙丙拍出来的照片难看怎么办?要给自己拍些见不得人的照片怎么办……
摆好三脚架,取好景,对好焦,倒计时10秒,屁颠屁颠跑到预定的位置摆好Pose就行了。
不过既然三脚架都买了,我想也大概不会差钱再买个遥控快门线吧。这样就可以拿着遥控器肆无忌惮地在相机前面乱晃了。
必要的时候三脚架也可以当自拍杆,把三个腿合并以后举着就行了。然而这时候力矩可能有点大,拿不稳让相机掉了就自己负责吧。
都说了是见不得人的照片了,这里也不上图了。
合影
本质上和上面自拍是一样的。一拨人出去旅游,比如来到了北密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就别指望能找个路人甲帮忙按快门了,掏出三脚架吧。
又例如,如果拍毕业照的时候没有三脚架……Are you kidding?要是这样的话以后尽量不要入摄影的坑,否则每次看毕业照都会感到无比遗憾。当然我这里的毕业照指的是和好朋友们穿着学士服拍的、走位很风骚的那种,不是一堆人在台阶上合影那种。
棚拍
虽然棚拍也可以不用三脚架,但是摄影棚里面没有三脚架简直是完犊子,不能称为摄影棚了。
三脚架可以很方便地帮助摄影师取景,同时当摄影师去调整灯光和布景的时候就没必要一直把相机挂在脖子上了。如果光线还不太够(灯稍微拿远了之类)的时候,之前说的三脚架的防抖功能又该发挥用处了。
(ISO-1600 - 75 mm - f/4 - 1/160 s)
微距拍摄
微距摄影一般是拍些昆虫、花卉、静物、局部细节等等,需要专门的微距镜头。然而必不可少的就是和三脚架配合。
由于微距对于对焦位置非常敏感,稍微前后移动相机的位置很可能焦点就远离原来的位置了,因此手持拍摄近距离微距照片的时候出片率(得到理想的照片的概率)会很低。
微距摄影的时候往往还会在云台上加上轨道,便于调整相机的前后距离。因为有时候拍摄动物只能跟着它拍。
长曝光
进入第二部分,三脚架在长曝光中的应用。
光绘
光绘利用的是长曝光,把亮点在感光元件上拖成亮线,可以有很多样的玩法。
- 灯绘
可能比较常见的是手拿着灯来画图案或者文字。下图比较简单,有想法的话可以弄出很多有意思的。
(ISO-100 - 37 mm - f/5.6 - 15 s)
另一种灯绘。镜头太次导致光柱歪了。
(ISO-100 - 18-55 mm - f/22 - 5 s)
- 车灯
街道上的车灯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往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能获得不一般的效果。
(ISO-100 - 50 mm? - f/2.8 - 2 s)
- 火车
在一个小车站等火车的时候。
(ISO-100 - 30 mm - f/4.5 - 8 s)
- 烟花
烟花真的需要架子,不然惨不忍睹。
(ISO-100 - 35 mm - f/16 - 30 s - -2/3EV)
星轨
星轨当然也是光绘的一种,但是比较独特就单独拿出来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天上的星辰也按一定的规律周期的运动。然而实际上它们的运动是极其缓慢的。
为了让相机记录下星星运动的轨迹,长曝光是必不可少的。下图的星轨ISO偏低,高的话需要更多照片来合成。总之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ISO-100 - 18 mm - f/5 - 1800 s)
此外也可以把流星雨之类的算进这个类别中。
拍星轨不难,但是要拍出好的星轨很难。因为理想的拍摄环境是非常非常暗的,所以对相机和镜头的要求也是蛮高的。同时还有许多的技术细节需要调整和保证。
至今我还没有拍出特别满意的星轨。
平滑水纹
长曝光可以把流动的水拉伸成云雾状,看起来还是比较梦幻的。这里的水可以是湖面海面,也可以是江河瀑布。
- 河流
(ISO-50 - 12 mm - f/22 - 1/4 s - -0.7EV)
- 瀑布
(ISO-50 - 24 mm - f/29 - 1/5 s - +0.7EV)
- 海边
(ISO-100 - 24 mm - f/22 - 20 s)
- 依旧是海边
(ISO-800 - 24 mm - f/9 - 5 s)
拍出这样的效果不难,但架子是必须的。
摇黑卡
摇黑卡是为了解决天空正常曝光时候地面过暗,以及地面正常曝光的时候天空过曝的情形。
至于什么是「摇黑卡」可以点这里。
由于我自己没有中灰减光滤镜也没有黑卡,所以没有照片可以贴。
夜景、星芒
除非灯火非常辉煌,否则夜景需要的快门时间是远低于安全快门的,因此没有架子到了晚上也是寸步难行。
(ISO-800 - 20 mm - f/13 - 3.2 s - -1EV)
说到星芒,这个东西一般在小光圈的时候才比较明显,这也意味着更长的曝光时间,动辄15~30 s。
(ISO-800 - 55 mm - f/13 - 1.6 s)
星空的夜景,或者银河之类的,曝光时间也是秒级别的。
(ISO-16000 - 24 mm - f/4 - 4 s)
去除多余元素
有些风景区人就是多,只想拍景怎么办呢。利用长曝光把人一个个抹掉把。下图时间还不够长,达到完全没人的情况还需要更长的曝光。
(ISO-100 - 18 mm - f/22 - 4 s)
流动的人群
如果上面的拍摄过程稍微缩短曝光时间,那就可以得到流动的人群了。
没找到相关图片,以后有机会再放上来。应该也很好想象的。
接片
第三部分是讲三脚架在相片合成中的应用。
扩展视野
接片就是把几张单独的照片合起来扩展视野,类似于手机里常见的全景照片(Panorama)。当然也有可能是纵向宽度上的扩展,还是很灵活的。
这是一种比较廉价的代替广角镜头的方式,只是必须与后期的加工配合。前期拍摄的时候也需要仔细调好参数,确保合成不出现问题。基本上由于只是像素的直接拼接,出来的图片很容易就能达到几个亿的像素,是不是听着很过瘾。
接片也有很多选项,比如:
- 建筑
- 风光
- 夜景 - 奇怪的摊子
(ISO-800 - 25 mm - f/6.3 - 1/20 s)
此外还能拍出一个类似圆球的极坐标变化后的图像,这个也可以很容易后期实现。
HDR
HDR是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的缩写。姑且把HDR也归为接片这类。目的也是为了让照片像摇黑卡那样,天空和地面的景色都达到一个稳定和谐的状态,暗部不欠曝,亮部不过曝。
HDR原理是拍摄一张曝光量适中的照片、一张曝光偏亮的照片(照顾暗部)、一张曝光偏暗的照片(照顾亮部),然后在电脑里合成一张照片。这个过程中必须由三脚架保证三张,或者更多的照片的取景严格一致。现在也有的相机能连拍实现HDR的,也算是个还行的解决方案。
(ISO-100 - 18 mm - f/7.1 - 5 s)
通常HDR得到的相片颜色会略有失真。我对上面这张照片不太满意,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更多图可以直接搜HDR关键字。
延时摄影
到第四部分啦。
延时摄影(Timelapse)不是照片而是一个短片。方法间隔一定时间拍一张照片,之后连成一个视频,能够让很长的时间压缩到一段很短的时间里,很容易体验时间的流逝。这也是许多地理和生物方面的纪录片里的常用手段。
延时摄影也需要对后期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现在的手机也能拍摄简单的延时摄影了,但是效果实在不敢恭维。
反正是没听说过谁用相机拍延时不用三脚架的。
可以大概看看延时摄影都能拍些什么东西。为了节约加载页面的流量,我把GIF动画都用链接代替了。想围观可以点一下。
日落日出
日落日出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能拍下整个过程也是比较震撼的。
这个是不久前拍的日落。忘记改成循环播放了,可以刷新来重新看。
Timelapse - Sunset on Lake Lansing(GIF - 18.7 MB)
云的轨迹
大部分时候在室外拍的延时摄影都会拍到云的运动。风大的时候效果尤其显著。一般和云配合的地面场景可以是一片草原,一栋建筑等等。
下面这个是某个楼的延时夜景。
Timelapse - Nocturne · Yuntian(GIF - 6.90 MB)
花开花落
植物的生长过程比较缓慢,几乎不被人察觉,然而延时摄影可以把这种过程变得生动可见。
我自己没拍过这类题材,贴个YouTube上昙花开谢的视频,仅供参考。
车流人流
这种镜头在新闻里也是经常见到的,就不多描述了。
这个是哈尔滨教化街一个天桥上拍的。好像那天把我冻得够呛。
Timelapse - Nocturne · Jiaohua(GIF - 1.65 MB)
城市里一天的变化
一个好的延时摄影视频是需要很多时间去创作完成的。围绕一个题材需要在很多地方取景方能完成。比如学校里一天的变化,高原上的风光等等。
《纸牌屋》的片头动画(链接为YouTube)在我看来就非常经典,展现了华盛顿特区一天内各个地方的风景变化情况,制作也比较精良。
创作过程
许多工程和项目都是需要很长时间去完成的。延时摄影可以让我们容易了解整个项目的完成步骤、顺序、用料等等。
上次我在一个日志里提到了DIY弄的一个东西,我把整个过程的延时摄影贴上来了。其实还是YouTube的链接。
摄像
这个就没什么特别可说的了,如果要拍个人物的访谈之类的,画面还是不要老是晃动的好。
这方面没什么了解,就不班门弄斧了。
???
三脚架还可以当武器。
哼哼,没想到还有隐藏关卡吧。是的,三脚架就是能拿来当打狗棒的东西,虽然不是那么好使,但也比没有强。随便歪个楼,其他更广阔的用途可以自行脑补(登山棍,海报支架……)。
三脚架的替代物
在没有三脚架又需要的时候我就会四处寻找可以固定相机的东西。我使用过的替代物包括且不限于:
- 垃圾桶
分布较多,只要顶部不脏就可以临时把相机放到上面。如果垃圾桶恰好是弧面的,那还可以顺便调节俯仰角。
- 栏杆
栏杆的形状和垃圾桶一样千奇百怪,但是总有一款能用的。在天桥上的栏杆尤其作用大。下面这张是找了个栏杆拍的。
(ISO-100 - 12 mm - f/22 - 15 s)
- 石头
姑且把花圃什么的也算在这个里面。
- 人头
让小伙伴站到面前,把相机放到其头上,叮嘱其屏住呼吸千万不要动。一般效果不佳。
- 铁手
打铁还需自身硬。像狙击手一样训练一段时间说不定就会好很多了。现在我可以勉强做到1/10秒的快门仍然不抖。
(ISO-32 - 29 mm - f/2.2 - 1/40 s)
其实这张是iPhone 6拍的,和三脚架无关。
- ……
入坑的正确姿势概略
下面是有些偏题的内容,就随便说几句就OK。
我很久以前听了这么一句话:「买过的第三个三脚架才是顺手的。」或者是:「摄影爱好者用到第三个三脚架的时候才知道前面两个是白买了。」原始出处大概是色影无忌。
当时我嗤之以鼻,而现在却快奉为圭臬了。姜还是老的辣。
我第一个用的三脚架是¥30块钱的伟峰,型号都忘了,第二个是富图宝 PGA-584+FPH52Q,也是我用的时间最长的架子,重量确实不轻。第三把是现在用的Manfrotto 190CXPRO。现在比我买的时候竟然还贵了一百多刀……碳纤的看来还是好不少,我对现在的表示很满意,确实前面两个可以算是「白买了」。Just kidding…
好三脚架的标准
- 轻
这个是一分钱一分货,碳纤的贵,但是比铝合金确实轻很多。
- 稳定性好
轻的三脚架有时候会在中轴底部带有个挂钩,把负重加上以后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便宜的三脚架风吹着都会晃动,不管有没有负重。
- 收放迅速
主要看关节设计,有旋转拧紧的和卡扣卡紧的,一般节数越多收的时间越慢。拧的比卡扣的慢。
- 体积适中
一般节数多了可以减小体积,但是体积太小也不见得就好。
- 云台灵活易调整
云台也有好几种构造,大概就是球台和手柄控制的三轴平台为主。球台比较灵活,但是还是手柄控制的易于精细调整。
- 适应多种地形
三脚架脚部的构造也有很多种,有的带钉的可以适应柔软的地形。不过我感觉泥地沙地上面还是不要拍了吧。
- 其他附加功能
有好多三脚架的功能是专门设计的,比如把中轴变成水平的、把一个脚拆下来当独脚架等等。这些就属于额外加分项了。
以上这些特性一般是不可兼得的,考虑好自己的预算,买合适自己的架子就行。
如前文所述,一般是要买到第三个的……
惯例结语
如果大家还知道什么特别的用法可以留言。
要我说,摄影30%靠器材,30%靠技术,40%靠想法。不过一张绝美的非棚拍照片,30-60%靠运气,剩下的部分才由前面三个瓜分。
很多时候,「技术」也是「想法」的一部分,懂得了更多的拍摄技巧才能为更多的Idea提供基础。
当然,摄影这种关乎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美学的东西是不可能量化的,上面几句话完全可以当我胡诌。
三脚架既是器材的一部分,也承载着背后的许多技术。个人觉得如果没有三脚架、没用好三脚架,那么也算还有一只脚没有踏进门里,摄影的乐趣也会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还会失去大量练手和负重能力的机会……
Lanter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