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ternD +

聊聊美国的兽医系统

小说明

 这里只写一些我的个人观察和见闻,不代表全美的各种情况。其他地方或者其他的州可能会不一样。文章还挺长的,慢慢看。

 此外,本文说的「兽医」是专给猫狗等宠物看病的医生,不是家禽肉禽养殖方面的医生。

「家庭兽医」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概念,叫做「家庭医生」。在美国家庭医生非常普及,每个家庭都有一名家庭医生,跟踪和保障一家人的健康状况。这也是大部分人健康的保证,对于留学生来说,似乎我们并不是很容易被分配一名家庭医生,所以会有其他的方法,例如校医制度。不过这个不是今天的重点,我想说的是,在美国基本每一个宠物也有自己的「家庭兽医」。

 每只宠物从人道主义救援中心领养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给你一个列表,上面有附近的所有兽医的联系方式。

 每一个兽医都是一个小诊所(也有大的,比如我们学校自己的兽医),一般是一个平房,面积不超过200平米。一般在路边都挺不起眼的,有时候不靠导航本本不知道怎么找到,一不小心就开过了。

 每一个宠物的主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位置,选择一个距离和合适的兽医。在领养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置,就是宠物在领养之后的若干天,一般是两周之内,去兽医例行身体检查是不需要交钱的。过了以后一般就得掏一笔钱了。

 一旦家庭兽医确定了,以后一般就会去同一家兽医。这个是方便管理宠物的病历,关于这点待会再说。

预约制度

 在国内看病一般经常使用的方式是挂号制,随到随看。在美国,为了方便自己也为了方便他人,预约制度被广泛地使用,尤其是看医生。无论是什么大病小病,预约一般都是必须的。一般来说,每家兽医也都会提供紧急服务,缺点就是贵,因为你不但影响了其他人的预约,也占用了医生额外的时间(当然,这个原因是我的猜想)。

 通常来说,一年可能会有那么一两个月是宠物疾病高发的时间,除此以外,平时都可以很快预约到,比如第二天或者第三天的(似乎预约到当天的比较少见,不过我的样本也不是很大)。

 通常每次给宠物看完病,诊所工作人员还会给你预约好下一次见面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是普通的小病,看完之后就不会进行下一次预约了,否则像上一篇文章写的给灰塔治发烧的时候几乎每一次去都要安排下一次预约。一般医生开药都是开一周的量,下周的同一个时候他们都会对猫进行下一次的检查,不管猫咪有没有康复,直到医生本人说病好了那才算是好。在国内似乎是不管人还是宠物,自己感觉好了就不去复查了。

 如果是疫苗,工作人员会在结账打印出来的收据里写上下一次打疫苗的时间,提醒你有效期到了之后去续杯,啊不是,是补疫苗。

小房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兽医诊所虽然面积不大, 但是东西倒是很全的。

 我这家兽医刚进大门左手边是等待区有几张椅子,右手边是收银区。左前方是两件小屋子,是用来给宠物检查的,我两间都有幸进去过。小屋子进去以后是个小过道,还正对着一个后门,是给医生护士出入的。左边有个金属的台面,用来当着你的面做常规检查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后门出去还有另外的类似于手术室之类的地方给做其他专门的检查的,那个地方我就没观察过了。

 在这桌子上见过几次兽医给灰塔(我的猫)听心跳、看耳朵、查体表寄生虫、菊花量体温等等。前几次灰塔都是放心大胆地在房间里转悠,经过几次,后来一进去就躲在手提箱里不敢出来了。

 这间小屋子里还有洗手池,若干个抽屉,里面放满了各种仪器工具和普通药品。如果是在大一点的宠物医院,这个房间要大一些,容纳的医生也会多一些。

 透过后门的玻璃,还能看到堆满药物的药房,我看不到的地方应该还有兽医们的办公室之类的。

 所以说,面积虽然不大,但是该有的设施都是有的,这些设施配置给各种宠物完善的医疗保障,做的是相当到位的。不知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参观参观手术室,应该设备也会比较全。不过宠物占的地方不是很大,不会像医院里ICU的规模。

病历

 每个宠物都有自己的一本病历。记得以前在国内的时候病历都是病人自己带,记录每一次看病的信息。由于我去医院次数太少,几乎每次都忘记拿病历本去,每次都得买个新的……

 在美国这边,每一只宠物都有一份自己的病历。在收银台后面有一堆档案柜,里面就存有每一只宠物的信息。他们采用活页的方式,每次到访就往上加一张纸,记录该次的健康状况和诊断信息。在我这几次到访似乎他们都是用笔写的,好像过后会录入电脑。

 因为……宠物的病历是联网的,其他兽医诊所也可以查到宠物的信息。这一点是我比较佩服的地方。印象中,国内人去看病现在也就是用电脑记录病历而已,医院自己保管,还没到联网的程度。

兽医与护士

 我常去的诊所里面兽医似乎都是女士,在别的宠物医院我倒是见过男兽医,目前不清楚他们的比例分布。但护士好像都是女的。

 第一位出场的总是护士。每次给宠物看病的时候领队的护士都会让你在小屋子里等候,然后她自己拿出病历研究这个宠物过往的病史,还有健康状况,以便向宠物主人问合适的问题。护士有时候会对宠物做一些初步的检查,以确定大体情况。然后她会让你在屋子里继续等候,自己去汇报给兽医。我发现护士的穿着会比较随意,高兴的时候穿个绿色的大褂,平时还是穿普通衣服为主。

 由于似乎人手紧缺,通常收银和安排预约、接听电话的也是护士同志。

 护士汇报完以后下一步一般是兽医和护士一起进屋子,然后给宠物做更细致的体征检查。穿白大褂的兽医就会登场。做检查的时候护士一般会帮忙把猫给定住,免得挣扎。

 如果需要打针或者进一步治疗,他们会把猫抱走,去到手术室类似物进行操作。有点滑稽的是每次手术完成后她俩进来的时候总是一身猫毛……灰塔也太不安分了。

 美国的兽医系统令我佩服的第二点是,每名(我见过的)兽医都是「兽医学博士」(DVM, Doctor of Veterinary Medicine)。这是什么概念呢?我在PSU的兽医学专业介绍里看到这样的介绍:

There are 30 veterinary schools accredited by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AVMA) in the U.S. There were nearly 6,800 applicants competing for approximately 2,700 openings in 2013. In other words, it is very competitive to gain admission to a veterinary school.

 全美只有30间经过AVMA认证的学校开设兽医(不知道指的是不是博士学位),每年招2700人,大约有6800人申请。里面还提到本科毕业后还需要4年才能获得DVM学位。获得学位以后还要经过相应的资格考试才能行医。所以大概是很艰难的吧。我猜护士们可能都是本科毕业为主吧。

 所以就是这么一个Lansing村里的小兽医诊所,也有不只一名的DVM,我觉得整个美国的宠物医生覆盖率和整体的医疗水平可见一斑,那可真是杠杠的。每一次诊疗报告都需要有兽医的亲笔签名,DVM在签名的时候都可以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 DVM」,还是很拉风的。

 在美国,兽医还是很受尊重的,收入也比较高(年收入中位数是$80+k这样,而全美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也才$50+k)。和国内一位读兽医的朋友聊天,他挺羡慕国外(美国)的兽医的地位的。在国内提起「兽医」似乎有不少人还会联想到养猪养家禽这方面(这个在美国似乎是另一个专业)……国内真正的宠物医生的体系是怎么样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就不妄加评论了。

普及常识

 此外兽医诊所普及常识也是家常便饭,顺手推船。最近给灰塔打狂犬病疫苗,医生检查完后说灰塔有齿龈炎(Gingivitis)初期的症状,顺便给我介绍了猫齿龈炎恶化的各个阶段。于是她免费给我了一些治疗齿龈炎的猫粮,叫「T/D」,Hill’s牌的(好奇怪的名字)。

 兽医和护士们也都非常乐于助人,即使是平时看病他们也很愿意为你解答各种疑问。干这行的似乎都有一颗希望宠物健康平安的心。

收费

 美国的兽医系统固然是很完善,但是收费真的不便宜(参考给灰塔治病一文)。一个发烧400刀可真是让人吃不消。

 就算是平时的常规检查,一般人工费也是35刀起步。若干周前我给灰塔打狂犬病疫苗,收了我116刀,其中健康检查就花了48块钱…FVRCP疫苗33块钱,有效期3年,狂犬病疫苗35块,有效期1年(不是网上说的200刀,打三针)。

 一句话,在美国各种人工费都是能飞上天的。

 看起来大的宠物医院还有收费更贵一些的倾向(服务也没见得比小诊所好多少)。血检130+刀,X光150+刀,各个都是收钱不眨眼的。反正我现在觉得要是没有正式的全职的工作,我是不会再多养其他任何宠物了,真的养不起。

 好像我之前也提到过,宠物也是有保险的。但是一年的保费和治一次发烧的钱也差不多,所以偏向于鸡肋功能。不过真要出了什么大问题,那还是保险能Cover得比较多的。

药物

 美国的医药行业比较发达是出了名的,所以针对宠物也有一套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我给猫吃的药种类不算多,但是普遍来说都是人吃的药的变种,只是降低了剂量再加入一些诱食的东西。毕竟猫不会像人一样按时按量自己吃药。

 我也不是兽医就不在这里多说这块了。

杂想

 上面大概就是美国的兽医系统的介绍。我觉得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并不是因为经济总量要多么好,而是无论一个城镇多么小,都能找到完备的各种水准比较高的服务。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LanternD
LanternD_Logo






订阅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文以类聚

更多『blog』分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