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ternD +

Transformer

 

前言

 本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不同方面的变化。本来我想用三栏,第一栏是主题,第二栏是「前」,第三栏是「后」。但是好像显示效果不理想,于是直接两栏了。

 「前」对应的是本科毕业到刚刚出国这段时间的状态,大约是 2014 年 7 月。「后」对应的是写这篇日志时候的状态。记录一下这一前一后我的想法和行为的变化。这段时间里改变的有生活的环境、年龄、事业(学业)、人际关系甚至中美两国的发展和变化。所以没法控制变量说哪个因素影响最大,它们是共同作用的。

 在这前后两种状态中间可能还有很多别的很多状态,这里就不细说具体的变化过程了。

 表格的行先后不代表任何排序,想到什么我就写什么,甚至会有些重复。

列表

混迹各个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比如微信、Twitter、Facebook、Instagram、微博、知乎、豆瓣、一亩三分地等等 只用最简单的联系方式,新闻只从少数几个集散地看一下。不再想尝试新的社交媒体,比如短视频、直播、Clubhouse
用同一个用户名 「LanternD」,这样可以所有平台都统一,觉得对「Marketing」有帮助 换很多用户名,不想让别人搜到自己;只在少数几个地方发表言论。尽量避免在互联网留下过多自己的踪迹;新注册的平台每次也都是不一样的头像(从相册随便选一个,裁出一块看不出是什么的东西
曾经是很多科技界名人的理性(非狂热)粉丝,比如 Elon Musk、Nikola Tesla、Steve Jobs 谁也不崇拜,没有人值得我去「粉」。如果一个人对人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我通常只是会钦佩,而不是成为粉丝,也不会去「推销」他们
YouTube 是我学习新技术的手段 YouTube 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代替电视的功能);不太看 B 站,但是会看 B 站的 Up 主传到 YouTube 的东西
不懂经常装懂,不希望显得「无知」;甚至有时候别人问我不懂的问题我先去网上查到答案,再转述给别人 不懂的直接说不懂,并表示无法提供帮助
对新的事物充满激情,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很多也会立马尝试 对于新的事物,如果不能立即制定合适的开发探索计划,那么我就会选择放到 Waiting list,未来再尝试
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可以单枪匹马搞定;在团队合作中我一般会主动搞定 80-90% 的事情 认为学会和对的人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得又好又快,前提是要有靠谱的合作者;当然,有没有靠谱合作者也是我开启一个新项目时的重要考量
旧的物品、衣服鞋子等如果还没坏就不舍得扔,经常存着或者囤在储物室中 一旦决定不再使用了,立马二手卖掉或者捐了。不留太多东西在家里,它们既是精神负担也是空间负担
想买很多东西,也买了很多东西,大部分浅尝辄止 过着低物质欲望的生活,能不买就不买,衣物什么的会用很久;虽然想买的东西也不少,但是会做好计划,并看是否买后能充分利用
做饭只知道一些基本理论,很少实际操作。会煮面条吃 做菜经验丰富;常见食材都了解几种做法;对于没见过的菜,按照食谱基本都能做得味道还不错(不手残);偶尔尝试开发新的菜品;但是,对做一大桌子菜款待朋友不是很热衷
觉得中餐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吃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或者做法诡异 除了中餐以外,其他料理里面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是外面的中餐馆重油重盐重辣,不能吃多,甚至有时候没啥食欲
会一些机械设计、电路设计、电机设计、电力电子、嵌入式系统开发 (自)学了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系统、Python、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分布式系统、统计、网页制作、数据挖掘等等;掌握了很多 Coding 和硬件开发的技巧和工具;能更高效地检索和获取信息,执行力更强
单身 嗯哼
对于演讲一无所知,十分害怕上台讲话 对 Presentation 不再畏惧,但是对脱稿 / 即兴演讲仍然不在行
想养猫 养了两只猫
只用过一台 iPad 成为了大家口中说的「果粉」。学习、开发、生活的生态主要围绕 Apple 的产品进行
对居住地没啥想法,可以随遇而安 希望住在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地方(并为这个目标努力中);对大都市所谓的「丰富生活」没什么感觉
只在近似热带(家乡)和非常寒冷的地方(哈尔滨)生活过 在更多样的气候的地方都探索过居住过了,还是找个气候温和的地方呆着比较好
喜欢在群聊里面抖机灵,收藏很多表情包,发一些很冷的梗,语气语调变化丰富 聊天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表情包目前几乎都是小刘鸭。偶尔抖机灵,大部分刷猫图
疯狂发朋友圈,有什么简单的体会,遇到什么新的东西都会发一下 再也不发微信朋友圈;相反的是,疯狂在自己建立的站点(dlyang.tk)发东西
Instagram 只是随便看看 一度是 Instagram 疯狂簇拥,现在也频繁使用
有国内驾照,但是是一枚新手,没有什么驾驶经验;对汽车了解不太多 大概累计开了33000 Mile 的里程,不算特别多的,但也是老司机了吧;也曾和朋友开车们横穿整个美国;各种恶劣的天气都可以应付(慢慢开就是了);会一些简单的汽车维修和配件更换
政治观点更偏自由派,但是并不对当时中国的制度和环境感到失望(除了墙) 没有什么特别偏激的观点,更不会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政治观点;既为中国的崛起感到骄傲,也为在美国生活和求学过感到自豪
养植物并不在行,尝试数种植物没有善终 成功在 Michigan 这种苦寒之地养了一大批多肉,并开始尝试大量种植蔬果;只要方法和环境得当(并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就会有好的产出
身子十分清瘦,体能还行 终于看起来稍微健壮一些了;体能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还不错的状态
BMI = 20.5 BMI = 22.2;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肌肉
运动方面,尝试过的有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但最喜欢的是跑步、羽毛球 尝试和发展过 Kayak、Canoe、滑雪、徒步、健身房、骑行、钓鱼;最喜欢的还是羽毛球和跑步,外加滑雪、徒步
GPU 只用来玩游戏,游戏只在 PC(Windows)上玩 GPU 只用来跑数据;玩游戏更倾向于用主机和手柄,不想在 PC 上玩;如果一个游戏只支持 PC,那就不玩它了
一个背包用在所有场合 有很多个背包,分别给不同的功能使用
面部表情丰富 肢体动作相对丰富,面部表情有所收敛,但已经开始有抬头纹了
觉得牛仔裤虽然不舒服,但是更加能显出腿部的形态,也值得一穿 任何不舒服的衣服都不想穿,最好就是每天 T-shirt 和偏运动的裤子(在北美农村生活久了就是这样)
从来不戴帽子;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喜欢戴帽子? 基本每次出门都戴帽子;防晒又低调,再配合口罩,就没人认得出我了;当然,见到认识的人我是会主动打招呼的
只有一个学位 多了一个学位
发现 Research Assistant 有每个月 1800 刀工资到手(差不多 11500 RMB)。这也太多了吧,要过一下「奢靡」的日子才行啊。 RA 每月 1800 根本就快接近美国的贫困线了;新冠失业的还有每周 600 块的补助,比 RA 工资还多呢,赶紧跑路赚钱吧
不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动漫;看看纪录片还能学点东西 高分的作品(Top 15%)还是值得一看的;低分电影基本就是打发(浪费)时间或者看个爽,尽量不碰;很久没看纪录片了
碳酸饮料真好喝,Root bear 尤其好喝,去快餐店从来不点 0 卡的碳酸饮料 只喝白开水,尽量不碰任何有味道的饮料
喜欢探索新的地方,去拍拍照片玩玩当地的特色地点,吃点当地特色餐馆 Michigan 这片已经玩得差不多了。平时没有外出探索的动力,顶多是去以前 Hiking 过的的地方再走一次,不会带相机了。非常期待能搬去别的州继续探索
文件夹起名天马行空,起过很多很有意思的名字,中文为主 文件名以英文为主。由于语言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通常比较直白;一般用「系列」来命名,比如岩石、树木、山脉、湖泊等
P 图技术还行,处理过很多照片,以 P 图为乐 P 图带给我的快乐有限;很久不用 PS 了(不想用盗版,也不想买正版);目前照片处理都在苹果自己的 Photos 完成,偶尔用 GIMP;很怀念用 PS 的感觉
(为防止法律纠纷,这里就不说细节了) 不用任何破解软件;但也几乎不用各种收费软件;喜欢用免费但没那么好用的替代品,比如上一行说的 GIMP,类似的还有 KiCAD、FreeCAD、InkScape
对发型没有什么想法,最多愿意花(当时)20 RMB 理个发 几乎都是自己给自己理发,而且每次发型都不一样但大同小异;品控一般,被夸过也被吐槽过
对时尚产业(以及奢侈品)的牌子一无所知 仅限于知道一些牌子的名字,但是从来没买过
从来不用护肤品、保湿之类的东西 会用某牌子的洁面乳,洗完在涂一下某牌子的面霜,因为长时间不涂脸上会脱皮
不是很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 喜欢去了解不同种族、肤色、国家、民族的人,去听他们讲他们的故事
英语阅读、写作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日常软件里聊天或者回邮件没有问题;写文档没有问题;学术写作会有各种小毛病,需要反复修改;阅读能力没有跨越式提升
英语口语、听力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和 Native speaker 可以顺畅交流,但是不太适应有新名词出现的场合
有学术追求 没有了
想弄个个人主页 这个博客已经存在了 7 年了

没有显著改变的

 肯定有很多没变的,就随便列举以上这一些吧。

未来展望

 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变化。未来看到自己曾经写下的这些「目标」多半会感到幼稚,即使如此还是写写吧。希望七年后的自己:

疏漏

 如有有什么大家好奇但是我又没写的,欢迎留言。如果我觉得可以公开,那我就会加到列表。

LanternD
LanternD_Logo






订阅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文以类聚

更多『blog』分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