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进化史 · 下篇
2015-02-13
传送门:上篇
这日志写着写着超出了我预期的长度啊。接着上次的日志继续写。上次写完了「上古时代」和「中世纪」,接着该是:
蒸汽时代
——大学的日子,智能手机的纪元。
Samsung I5700
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手机。怎么说呢,请看吧:
- 第一部我自己选择的手机;
- 第一部水货手机;
- 第一部智能手机;
- 第一部Android手机;
- 第一部电容屏手机;
- 第一部可以刷机的手机;
- 第一部让我「领先」的手机;
- ……
该怎么展开呢。
高考结束,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门,因为好多东西开始要自己决定了,手机也不例外。从爸妈那搞到一笔「经费」,在准备踏上去往他乡的路之前,我收到了这部手机。
高中的末尾,Android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当时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似乎这蛮有前途的,就决定下手了。为什么买水货呢,因为当时这手机根本没有行货 ( 未在大陆发行 )。当时这手机也属于较贵的行列,因为那时候大热的Nokia 5230貌似才¥1300 or ¥1400【扯一句,现在 (2015.02) Nokia 5230是¥150,i5700是¥150-350不等,但销量已经没有了】。Symbian手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新兴的Android功能还不是特别强大,但是相关厂商比较少,硬件成本高。当时,谁也没想到Android会发展到现在这样,可能大家也就是认为Android也就会和Symbian平分秋色罢了。确实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啊。
我开始拿着I5700,踏上了Android之路。和当时许多其他智能手机一样,耗电量一直是个广受诟病的问题。我对这个倒不是很在意,当时基本天天都能充电,断电熄灯后插上手机,第二天6点有电,充到起床基本也能到100%。如果是高中那我是断然不敢用智能手机的。
I5700有600Mhz的单核CPU,256MB内存,现在随便一个都能完爆,但是当时确实是个给力的存在。无奈内存实在是不够用,正常运行状态之下,一般可用内存只有65MB左右。我那时候装了个清理进程释放内存的App,据脑补及不完全统计,这个是我当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了。真是个悲伤的故事。可能这就是大家说的「带着镣铐跳舞」吧,哈哈。
后来我就进入了刷机的坑,2011年后就开始各种找ROM包来刷,隔三岔五就上论坛里找好用的ROM。当时这手机特别火,每天51apk论坛的i5700板块都特别火爆,完爆各种HTC,MOTO啥的。当时i5700的外号是「爱吾妻」,足见大家的喜爱之情。
来说说「领先」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通常大家也都是在高考结束后换了手机,但是身边的小伙伴们无一选择Android的。所以一不小心我就比大家「领先」了一代手机。等大家到了大二大三换手机的时候,除了少部分加入了苹果的行列,其余都加入了Android阵营。因此我就变成了各种刷机指导,Android入门指导,偏僻功能寻找及使用指导……想想也有点点自豪。
当时手机可以装各种App了,我也尝试了许多,涵盖App的各大分类,游戏/教育/效率/娱乐/导航/音乐……等等,这个就不展开了,貌似有点多。总之和许多刚开始用智能手机的朋友们是一样的。之后手机逐渐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一起一样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以外是个可以忽略的工具。
另外,在我的「感化」之下,共计一名同学买了和我同型号的手机。
Android,以及智能手机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I5700后来又经历了起伏跌宕的生涯。
我大一寒假回校的时候做出租车从火车站回学校。那时是凌晨,天还没亮,下出租车的时候,我的I5700从口袋里滑出,而我全然不知,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座位上俨然有个闪着「耀眼」白光的方块,我才意识到手机掉了。不知道是我误触了哪个键让手机点亮屏幕了。从那之后我开始相信我和这手机还挺有缘的,要不是那一次及时捡回了手机,我的手机史上将留下一个污点……
I5700后来也到了退役的时候,我买了下边要说的那台手机以后就把I5700寄回家给我老妈用了。我终于逆转了多年家里「淘汰链」的结构!但是……我妈熟悉了Android的使用以后就抛弃了I5700,开始用我爸淘汰下来的HTC G12了,下一段会说到。2012年的寒假过后,我又把I5700带到学校来当我的备机继续超龄服役了。鉴于我在学校的时候,家里用的那个号码基本属于无人联系的状态,于是I5700也总是被我关机放在角落,使用频率非常低。直到2014年寒假我回家的时候把它带回家,无疾而终,被我放在书柜里当文物展览了。
这个手机就说到这里吧。
一个小插曲是,我买手机之后过了半年多,老爸也加入了Android的行列。在2011年03月05号,帮老爸买了第一部Android手机:HTC Desire S/S510e G12。当时蛮贵的,而且性能提升了好多,看得我眼馋却又无可奈何。
不过,老爸收到以后开始各种抱怨Android的手机好难用。于是我就开始了远程指导,告诉他们怎么连电脑,怎么传照片,怎么找到各种设置,怎么装应用,如何玩转Android。好吧,现在他们已经对Android手机比较了解了,目前投入了三星「巨盾」的怀抱……
Motorola MB525 ( Defy )
又是Android历史上非常给力的一款「街机」,当时的销量也是相当高的。可能「MB525」了解的人还少一些,但是「Defy ( 戴妃 )」还是比较有知名度的,另外,它行货的名字是「ME525」。她也在让「三防」这个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上功不可没。
在用了不到一年I5700后,我向用着相当给力的爸妈吐槽说I5700实在是太慢了,并向他们保证「这次换了手机估计大学期间都不用换新的了。」。他们对此嗤之以鼻,不过还是赞助了一些钱,加上春节残留的压岁钱我买了Defy:
注:这家店挺有名的,现在倒闭了。反正淘宝水太深,我也不深究其中原因了。
I5700更多的是用来投石问路,确实到了晚期就力不从心了。应用对CPU的要求越来越高,好的App运行越来越慢。除了换新手机,还有更好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吗?括弧笑。别看Defy到了2000元的数量级,当时论性价比绝对还是一流的。这样说你能想象当时其他手机的性能和价格都是什么样子吗。
买了Defy后,在一定程度上我享受到了不用关心后台的机制,不折腾,专心用手机的感觉。当然,也仅仅是「一定程度上」,因为刷机的车轮不会停下来的。
我尝试了N多的ROM和底包,最后选了个靠谱的一直用了下去。
Defy陪伴了我大学一半的日子,尽管在时代的脚步下它不可避免会被淘汰,但是确实是比其他同时期的手机要坚挺一些的。
有意思的是,Defy经历了N次「落地实验」,依旧正常运转,「三防」的防震功能也不是吹牛的。但是 ( 「but」真是这个世界上最悲伤的词汇,哈哈 ),就在大三下学期的冬天,它又落地了。区别在于,我脑子里的想法第一次从「我去,又摔了!应该没事吧,最好没事啊」变成了「啊,又摔了,那还用说,肯定没事啊」;然后手机屏幕就很应景地碎了。外面那层玻璃和触控部分没有问题,但是显示部分四分五裂了。没办法,淘宝花60块钱买了个屏幕自己给换上去了,显示比以前偏黄。从那之后,我开始认为在如今手机模块化程度如此高的时代,自己修手机并不是难事。
另外,又在我的「感化」之下,共计两名同学买了Defy。
Defy的晚期,待遇和I5700相似。在我买了下面那个手机之后,我办了个新的联通号,跳出了万年坑的移动。后来Defy就成了我移动号的备机,毕竟偶尔有人有事会找我的。好在后来刷那个ROM很给力,一直都不用的时候,待机有时候竟然能达到6或者7天,所以一定程度上后面Defy就是被我拿来做「电量耐久度测试实验」的。
Defy目前也被我当成文物供奉在书柜里。由于换过屏幕,也许就是有疾而终了。
Meizu MX3
Meizu MX3一定程度上对我来说也是一款里程碑式的手机:
- 第一部不是Motorola和Samsung的手机 ( UT Startcom杂牌不考虑的话 );
- 第一部我买的行货手机;
- 第一部不在网上而是在专卖店买的手机;
- 第一部国产手机;
- 第一部5吋以上屏幕的手机;
- 第一部有着完整第三方ROM ( Flyme OS )的手机;
- 第一部开始不贴膜不加手机套的手机;
- ……
Meizu MX3还没出现的时候,我曾经物色Moto X作为我的下一部手机,但是MX3刚发布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绝对是一部我想要的手机。我已经厌倦了那些产品线异常丰富的手机厂商的产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无爱」,如Samsung,Motorola,HTC等等。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结,里面有很多评价标准,可能用文字描述出来有点冗长,暂且不表。相反那些一年可能只出一到两部手机的厂商更容易受到我的青睐 ( 我说的真的不是锤子啊喂 )。曾几何时,各大厂商在堆硬件堆参数的路上一条路走到黑,从外形到做工,到OS体验,到UI都弱到爆了【尤其是三星的UI】。说白了,符合我心目中期待的也就两家公司,苹果和魅族。iPhone固然是好,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没法用它。魅族MX3的出现完全符合我的胃口。
手机是2013年11月5号左右到货的,预订在更早之前。32GB,价格¥2599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和Wage去专卖店预定完,还有一块钱搭公车回家。后边降价了不少,至于多少不知道,再也没有关注过了。
对于骗「经费」这种事情,我是身经百战,见得多啦。继续用当年万能的借口:「换了这个手机以后,大学我就再也不换新的手机了!真的!真的!」,我又被鄙视嘲讽了一番,然后拿到了¥¥。其实我怎么想的爸妈一清二楚,不想给钱的时候其实我什么招都没有,风口不紧的话,倒还是不难弄到钱的。总之还要把目前手机的难用之处描述得绘声绘色。这个……「请勿模仿」,我不对任何后果负责啊。
MX3的外形相当给力,拿着非常舒服,可能对于女生来说太大了,不过对我来说刚好,5.1吋不是屏幕的「最优解」,有个角落经常够不着,但是和我以前用的手机比可以说是最优了,因为之前的,包括Defy的3.7吋都实在是太小。
MX3的UI和iOS 7一样扁平化了,这个我觉得挺好看。系统算是挺流畅,菜单的逻辑清晰,各种功能完善,用着比较舒服。MX3让我真正进入了不折腾的时代。I5700和Defy基本就是到手就被我root的,MX3虽说root不给保修,但这不是我不root的理由。就是想试试不root仍然好好玩手机的体验。同样,在未来各个厂商都会逐渐有自己定制的ROM,不root是主流,因为手机支付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安全性真的会越来越重要。
MX3的毛病也是有的,不过无非就是续航不长,发热大之类的通病。SmartBar倒是有点用,但还是鸡肋的成分多一点。因为只不过是把其他手机Home键左右两边的「返回」和「Menu」移到了虚拟屏幕中。当然,Google本身是鼓励这种做法的。
「裸奔」,这是我第一次在一部新手机上进行尝试。对于这么大的手机,不加手机套其实很正常,太影响使用体验了。不加膜可能还是很多人不敢迈出的一步。在Defy后期我曾经不贴膜使用过很长时间,划痕是有的,但是数量不多,肉眼基本不可见。这年头手机屏幕玻璃做得这么硬,多少还是给它多点信心吧。用了这么久,现在拿起MX3看,可见划痕三条,均在屏幕范围外,对着灯光看,有许多小划痕,亮屏幕后基本就看不见了。我的观点是,现在手机更新迭代这么快,在一年两年里有几条划痕很正常,不影响日常使用,出现了较明显的划痕的时候基本就到了换手机的时候了。真不用费心加贴膜影响视觉体验。不过你要是对手机没有呵护,经常回到家往桌子上床上一扔就完事的话,上面观点可能不成立。
此外,摄像头从Defy的500万升到了800万,偶尔也会用手机拍点照片,不过当时单反已经成为了我摄影的官方指定用品,所以手机一直就是辅助。
这次嘛,我成功「感化」了两名同学。严格来说他们不算是完全被我感化了的。因为他们之中也有人曾关注了许久,大家都觉得不错。反正有人「癖好」一致,心有灵犀也是蛮好的。
MX3伴随我走过了13年末和14年10月之前的大部分时光。现在依旧在服役,和我前几任手机的命运是一致的,「沦为」了备用机,放着家里的号码,偶尔接收几条国际短信,多半是移动的广告,或者是注册什么国内业务时填个手机号验证。功能上可能我就用个录音而已,倒是挺方便的。MX3最终命运如何我也无从知晓。
再说说「感化」。这个词好像是用在囚犯心理教育上的,LOL,所以我加了引号。在这里还是要感谢一下同学们对我的信任。主要是我接触这方面比较早,可以算个小的意见领袖,能提供关于硬件软件等等各方面参数的解答。所以我买的手机大家也都相信会是不错的手机。许多手机在买的时候是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优势就不复存在了,甚至有时候还有点坑。我只能说我尽力啦。
Nokia 1050
What?!诺基亚功能机?没贴错地方吧?
没有,按时间顺序它是在MX3之后的。只是大四下的某天我心血来潮,花了三顿大餐的钱,在京东买的。一个是为了让我三个号码都能正常接收信息,再一个是体验一下上古时代的古董,最后就是——涉足Nokia的地盘,让人生更完整!( PS:这个手机也是最近发行的,市场定位就是备用机。 )
本来想体验一下超长待机的,但是我发现也没到想象中那么好,标称是15天,但是我闲置着不怎么用的时候也只能到9天这样。希望我买到的不是残次品。
用久了触摸屏以后,实体按键打字的触感还是非常别致的。一开始都不太敢用力按,有时候打字还不如触屏顺畅,后来好了一些,找到了「当年」的feel。
小型机的好处还有个就是可以放到背包的肩带上,一般那个地方有个小口袋放这种体积的东西,其他手机是没希望了,但是这个正好。
它也陪伴了我毕业以后去各个地方旅行,算是一颗「定心丸」,再也不用担心出现没电的时候联系不上小伙伴的情况了。
现在它正在我身边当吸尘器,因为我发现现在再也没有能用上它的地方了。美国这的SIM卡非常小,比剪过的卡还小 ( 苹果就是喜欢这么搞 ),这样的手机是放不进去的。期待以后能挖掘一些实用的功能。
电气时代
——在USA的人生旅程。
我发现这日志篇幅就和对应时代一样。那些越靠近当代的,史料越多,记载越多;那些越古老的,看起来更像奇闻轶事,有点经不起考验、推敲的样子。历史总是有些相似性的,嗯哼。
iPhone 6
——刚开箱的iPhone 6
好吧,终于到了水果机了。iPhone 6当然是我用过的第一部苹果手机了,也是我第一次用「合约」的方式购买一部手机,第一部在国外买的手机,虽然也是Assembled in China。
之前有在关于AT&T话费和iPhone 6价格的日志里提到过,大概是9月12号预定了,19号左右就到货了。
老实说,iPhone 6是最接近我想象中手机的样子的。以前虽然没钱买iPhone,但是却是一直在关注的,发布会偶尔看看,新闻评论也没少看。4.7吋的宽度对我来说非常合适,但愿以后保持4.7的尺寸,提高下分辨率就好了。关于圆弧,iPhone 4、4s、5、5s的侧面均为平面,前后面板和侧面之间有一条棱。从观赏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挺不错的,这是很有特点的造型,但是从使用角度我就不一定喜欢了,这样的棱角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相比之下iPhone 6的造型比较圆润,像一块璞玉,没事可以拿起来玩几下,不会觉得扎手。当年传出iPhone 6将使用圆弧后盖的rumor的时候我们还半开玩笑说Meizu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知道这些都是主观感受,有人喜欢带棱角的,有人喜欢弧面的,不能强求统一。不过据我观察,拿过iPhone 6的人没有觉得手感不好的,嗯。
iPhone的金属外壳能完爆三星几条街。【画外音:当黑三星已习惯成自然】不过三星最近的Galaxy Alpha倒有点向前几代iPhone靠拢的趋势。
iPhone 6依旧有一点没做好,那就是突出来的摄像头,这个估计被吐槽了好久,不过也让手机壳有了大卖的空间。可惜我依旧奉行不贴膜不加套的政策,所以现在用的比较小心。还行,蓝宝石的玻璃也不是那么容易划伤的。
iPhone的摄像系统也是我用过的手机里最好的,硬件、软件双管齐下。iPhone拍完片子能自动帮我处理成较理想状况下的白平衡、色彩、对比度。其他手机倒不是不做处理,但是不如iPhone这么智能,这么出彩 ( 备注:请不要把任何手机拍出来的片子当做「原片直出」 )。基本上iPhone拍完的片可以不再进一步后期而直接上传。没怎么用过其他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机,但是暂时没看到比iPhone做的好的。这给力的成像是我用Instagram的巨大动力。
iOS 8。第一次用iPhone的系统并没有特别多的惊喜。关于iOS,我已经在iPad Air上体验得比较透彻了,打开新的iPhone没多久,我就自觉地按惯例把那些不常用的应用拖到一个文件夹里去了……咳咳。我倒是有个挺期待的iOS 8的功能,就是手机支付,可惜MSUFCU,即我开户的银行暂时不支持Apple Pay,不然一定有着很不错的体验。改天去办个Chase的账户爽爽。iOS上「健康」的App似乎只是开放了接口,具体实现还要靠其他更多的可穿戴设备的支持。
在这里还是想说说,我觉得「扁平化」比「拟物化」更好看,这也是我非常欣赏Flyme OS的原因之一。扁平化可以使用更大胆更鲜艳的色彩,创造更具魅力的图标,比如原来iOS里的Photo图标是一张Photo的缩略图样式,现在是「菊花图」。去掉了「拟物」的框架以后可以用更多抽象的或者半拟物的方式来实现相同的含义。一片扁平的图标看起来十分清爽。
总觉得我写的跑偏了,变成了手机的测评了啊。反正总结起来就是iPhone很好,就是贵了点。
关于iPhone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情:来到这里我还没发现不用iPhone的中国人。不知道是样本不够还是确实大家都喜欢用。刚来的时候Boss用的是Samsung,但是iPhone 6 Plus出了以后马上就换了。包括许多其它人都是,来到没多久就换了。
iPhone 6是好手机,可惜现在再也没人被我「感化」了。
iPhone 6的未来我并不清楚,上面介绍了这么多已过了服役期的手机,我对它们的来去都比较清楚,iPhone 6还在经受着时间的考验。
只希望能早日用上Apple Pay。
主要使用的手机的进化历程及其故事好像讲完了。但是……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还没来呢,别急。
其实我就是想留块地方,以后相信会有更加给力的手机等着我去体验。
浅尝辄止
——那些我偶尔玩过的手机。
Motorola A1200
既然都是我不经意间使用的手机,也就没有太大的篇幅去介绍了。
A1200是我用A768i的时候我老妈用的手机,从我爸那里弄来的。这款手机可以看做A768i的升级版,更加华丽,功能稍强大,具有别样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Samsung Galaxy S3
印象中是我爸在用了HTC G12之后买的,在当时也还算配置不错吧。事实上Samsung在我心目中的印象走向负面,S3功不可没,因为塑料感实在是太强,太强了!其实我觉得iPhone 6的正脸和这个长得挺像的,有时候两部手机放一起,不看多一眼还不太能分出来。这么相似的正脸,体验却完全不一样,我也不懂描述这一现象了。
有意思的是,目前S3还在服役,充当我做Research的材料……
Google Nexus 4 (By LG)
不放图了。大家都知道Google每次发布新版本Android操作系统都会弄一部Nexus作为「样机」一样的东西发布给消费者体验,人称「谷歌亲儿子」。
我用Nexus 4也完全是Research上的需要。因为它总是被当做一个理想的、标准的手机运行环境,用来测试各种App和系统的性能、可靠性等等。
Android对我来说可玩性已经不算特别高,我就是偶尔体验一下新系统的UI而已。
HTC G12
就是当年给老爸买的那个,毫无疑问,钱不是我出的啦。这手机有个轨迹球类似物,HTC Sense还是什么的。一开始用着有点新鲜感,后来发现貌似和直接在屏幕上滑动区别不大。
没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这手机后来可能给某位亲戚用了吧。
我还曾经试玩过好多其他杂牌的手机,不过貌似也没有特别需要叙述的东西,就像历史上的各个大的朝代更迭之间割据混乱的版图上出现的小国小朝代,它们只是史书里的一句话,甚至不需要有话。
后记
就这样,从黑白屏幕的小灵通,到一个词概括为「惊艳」的iPhone,中间就是这样一段历史,伴随着我的成长。回头想想倒也没什么惊涛骇浪,和生活里的许多时候一样,它们是很平静的。
话说回来,这么多年来,我用的手机没被偷过,没有丢过,没掉进过厕所,没进过水,电池没爆炸过……仅摔坏过一次屏幕。多多少少还是不错的战绩。从I5700开始,我也从来不关注保修功能,能买水货就买水货。因为我坚信我在手机上的人品不会太差,我也相信我能把手机保养、「照顾」得很好。
现在在读高中的表妹用着性能还可以的智能手机,和当时高中的自己比,仿佛也是两个世界。科技就是这么穿梭在我们身边,可能不太让人察觉,和过去比较,才发现它已经走了这么远。
未来我再回头看这个日志会有怎么样的感慨呢?我也不知道,或许有一天我的儿子/女儿看到这日志也会对当时的手机感到惊讶的吧。
到那时候该写到这日志的「信息时代」了。
历史总是有着一些相似性的。
Lanter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