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ternD +

岁末西游 · 中篇

《中篇》序言

 先贴出其他两篇的传送门:

 中篇日志记录的是2015年12月26日到12月29日的经历。这段时间是西进运动的冲锋号,既有国家公园的自然风光,也有大城市的人文景色;既有零下10度的皑皑白雪,也有穿着拖鞋在海边的浪迹——俗称「景观多样性」。出场人物依旧是《上篇》提到的C、H、Z和我。

 这篇日志文字非常多,建议当成四篇日志来看。在PC端右侧能够看到日志目录列表。

12月26日,谷地

Day 5 route

 一大早从梦中五万平米的床上醒来好像已经9点了,赶紧光速收拾完东西坐到了车里。C和H去附近的Subway搞了点货囤积居奇,我和Z就轻「胃」上阵了。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第一个目的地是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原本我们的计划是直奔Zion National Park的,但是Fruita中餐馆的老板极力推荐Bryce,所以我们就临时加了个行程。这个地方恰好也是C曾经去过的,她也异常推荐。

 通往Bryce的路车不多,路上左右两边都是连在一起被雪局部覆盖的山脉,景色并不输给国家公园。路过的小镇也有一种绮丽的,清爽静谧的感觉。

Village on road

 快到Bryce的时候,路过了一个叫Red Canyon的地方,但不是一个专门的公园,只是有一些特别的岩石(和Bryce里面的石头是一个模样)。我们开车沿着主干道穿了过去,中间停了几次,留下了若干照片。

Red canyon

 又开了一段不长的距离,快中午的时候到了Bryce。第一件事莫过于跑到Visitor Center盖章,一雪昨天在Arches National Park没盖上章的「耻辱」。这里的VC很大,冰箱贴也十分给力,我买了一个立体的冰箱贴,上面是凹凸有致的岩石的「浮雕」(其他地方的冰箱贴一般是一幅照片,方方正正的)。

 根据拿到的地图看,这个季节只有几个大观景台(Sunrise Point,Sunset Point,Inspiration Point和Bryce Point)开放,而公园再往南开的大约5/6的路程是封锁的。原因一个就是前面这段已经是精华部分了,其次我估计就是老美懒得铲雪……

 后来我发现这里是中国旅行团设定的必去地方,所以去到景区总会发现大量的中国游客,恍惚间仿佛在逛国内的旅游景点。同时许多人又写了游记来介绍这个地方,所以如此循环之后可能名声越来越大了(确实也比较给力),然后会有更多的中国游客来玩。其实在Google地图上并不是很显眼,需要放大很多倍才能找到。(并没有吐槽的意思,见到同胞的面孔还是很不错的。)

 我们出了VC往景点走,结果错过了Sunrise和Sunset Point的入口,只好回头再来玩,于是奔到了Inspiration Point

 站在观景台栏杆边上的那刻我是震惊的。

Inspiration Point

 赭色的岩石沿着山坡「V」字型排开,它们被风化,被流水侵蚀,形成了一块块独自矗立的小岩石。它们似乎相互平行,实际上则是每一根线条都以峡谷腹地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排列(像是被切开的西瓜片)。它们一会儿像是秦陵的千军万马,一会儿像演奏中的交响乐团,小提琴手,大提琴手,单簧管乐手,打击乐手,竖琴手……在阶梯状的舞台上依次排列(于是简单YY自己成为了指挥)。由于在上古时期这里是沉积岩,不同时期的沉积成分和铁元素的富集程度不一样,所以不同的高度上的岩石也会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像是斑驳的条纹,给石头铺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这样的地质奇观放眼全球看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了。

Inspiration Point 2

 这天的天气格外给力。由于观景台地势比较高,能见度Max,地平线上的高原和山脉也是历历在目。

 观景台的角度有限,景色又在视线平面以下,于是合影变得困难起来,我们直接拿起三脚架当成了自拍杆,出现了扛着个单反自拍的奇葩场景…现在回想架子真是坚挺,碳纤维还是有点优势的。为了保持风格统一就不上人物照了,哈哈。

 下一步我们开车去了Bryce Point,和公园名字同款的观景台怎么说也会是很给力的嘛。从前面链接里的公园地图中就可以发现,实际上在冬天还开放的四个观景台围观的都是同一片岩石群。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角度总会有不一样的景象。

 Bryce Point其实有一系列的观景台,在不同地方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整体来看这个观景台是一个往峡谷突出的一个平台「半岛」。景色最壮丽的部分莫过于「半岛」尖端的几乎360°视野的观景台了。实际上到了冬天通向观景台的路是有线拦起来不让过去的,因为往前走路上有很多积雪和冰,而且整体是个斜面。看到众多游客奋不顾身过去我们也就管不上这么多了。

Bryce Point

 这边的石头看起来就像V型排列这么紧致了,更像是摊开排布的石林。如果这里是中土世界,那么正在上演的可能会是以森林为分界的一场索伦军团和精灵人类之间的战争。此时正值正午,然而太阳高度角也不是很大,石头互相之间投射的阴影让这幅场景变得愈加立体而真实。

Bryce Point 2

 我观察到靠近观景台的地方是刚刚被侵蚀仍未下陷的石壁。有趣的是被侵蚀的地方实际上是凹进去的,这可能是由于这一层沉积的岩石含有水溶性的无机盐比例比较高。形成原理上大约和Arches National Park里的拱门是相似的。只不过周围的地貌对风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塑造出了和拱门公园截然不同的景观。

Bryce Point 3

 逛完Bryce Point,我们往回走去看了Sunset Point,大概就上个图吧,此刻好像我已经词穷了。至于为什么叫Sunset和Sunrise我还没搞清楚,可能是光线最佳的时刻把。栏杆下依旧是同一片石林。所以为了赶时间我们最后没去Sunrise Point。除了Bryce Point,剩下三个观景台是连在一起的,可以从一个由Trail走到另一个。

Sunset Point 3

 对于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要说我还有什么愿望,那就是找条小路Hiking到下面的岩石之中,仰视这一片神奇的石林。

Zion National Park

 离开了Bryce我们随便找了个快餐店把中餐解决了。继续往南开。

 往南的路大体上比较好走,但是……大约过了四十分钟,有一片地方突然路面有了积雪,连地上的线都看不到了,此时坐在副驾的Z看到了前方右边有几个人在向我们招手。然后他示意正在开车的我,说停下来看看怎么回事。靠右侧停车的时候我计划停在路边的路肩上,那里铺了一层和路面一个高度的雪。结果,当右后轮接触到雪的一瞬间情况就不对了。车子不受控制地倾斜,最后陷进雪里了!当时车体大概是和地面有30度的倾角,所幸没有刮到底盘,但是车子是后驱的,右后轮在雪里打转,左后轮基本悬在空中抓不着地面。总之当时似乎就是没辙了。Z一脸着急的样子,马上想着掏出电话打911。

 我当时的想法是找点树枝木板垫在轮子下面提供摩擦力把车弄出来,但是抬头看看四周并不像能找到这些东西的样子。然后我说先去看看后面的人在干啥吧。由于刹车距离比较长,后面的车离我们还挺远,回头一看,后面有两辆车,靠后的一辆车丫的也陷进雪里了……我们快走到的时候发现前面的车是救援队的,刚刚把后一辆车拽出来。此刻我大概明白了,那几个人像我们招手大概是想告诉我们他们正在「施工」,同时路比较滑,让我们开慢点通过,并不是需要帮忙什么的。

 我们跟老美说我们的车也陷进雪里了,他告诉我们能帮我们弄出来,在原地等待即可。一分钟后,刚才被拖的车起步走人了,救援的皮卡慢慢地开到了我们面前。他们用一条大约10厘米宽的带子,穿过了我们车的左前轮,弄成一个环,连在了皮卡上。车一往前开,我们的车顺势就从雪堆里爬了出来。我们向他们表示了感谢,不过他们全程都面无表情的样子,也没有向我们要钱,然后他们自顾自地把车开走了,可能在赶到下个事故地点……总之,老美在行动上还是很热心的。

 事后赵总表示这个事情要怪他,只要我们不停下来继续往前开就不会出这个问题。不过我也清楚主要还是我的问题,对路面状况不太清楚,也没有经验。雪虽然堆积得很高,但是雪下面其实是一道斜坡。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之中不管是谁对这个都不太有经验,无论谁开车都没法百分百避开这个问题,总之就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我个人认为只要车子没撞,没刮着就不算交通事故,顶多和车打不着火一样,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赵总一直把这个当做本次旅行中的两大意外交通事故(此处应该有带泪笑脸的Emoji),另一次事故到《下篇》再说。(友情提示: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的事,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就行,他们会有自己的救援队来负责各种意外情况抢救,至于要不要交钱就看各个公司的政策了。)

 整个过程耽误了大概15分钟,然后我们接着就上路了。

 大约3点的时候我们从Zion National Park(锡安国家公园)的东门进了公园,可是离景点还有很长的距离。

 盘山公路的两侧的山以土黄色为基调,太阳照到的一面还会露出略微刺眼的亮黄色。由于上坡上的雪融化了,流下来的水局部改变了岩石的颜色,好像岩石在流泪。

Zion Rocks

 我们一路上没有怎么逗留,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不错的景色的。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挑最好看的景欣赏了。在过了Clear Creek,快到一条隧道的地方有一片小停车场,下车以后能够走到Canyon Overlook Trail上(务必在右侧找到停车位,错过以后就只能开进隧道里面了)。这是一条并没有怎么硬化过的Trail,除了险要部位不得不加了一些措施,其他地方都是裸露的岩石。一些地方被雪覆盖了,显得格外地滑,不过危险系数并不高。整个Trail我估摸着单程有1 mile。建议走这段路的时候带点吃的喝的。此外就是看准点路,注意安全。

Zion Rocks 2

 期间我凭借的卓越岩石「跑酷」技术,被H和C赠予「飞檐走壁大侠」称号……由于上次在Arches National Park的Trail里面经历过了更大的Boss,这条小路对我们来说也不算什么了。

 看到Zion Canyon的一刻,是我这天第二次被Shock。

 左右两侧是近乎垂直的连树都没法长的峭壁,底部是V型的峡谷,白雪铺就的地毯上点缀着墨绿色的针叶林树。盘山公路在斜坡上蜿蜒匍匐,写下人类和自然抗争的一点笔画。峡谷向前延伸,到了远方分成了左右两份——是的,这是一个「T」字型峡谷。

Zion Canyon

 事实上如果在Google Earth上看地貌的话整个Zion公园的样子都很特别,像是被钉耙犁过一样有着一道道的沟,谁知道几百万年以后这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站在U型峭壁的尾端,总感觉有两只大手把自己抓起来了一样,但又没有呼吸困难的压迫感,只是,会试着主动降低呼吸的力度,就是和站在大草原上大口呼吸青草的味道相反的感觉。

 我们在那里看了20分钟,直到太阳从左侧山头下沉,在我们的右上方的岩石上留下最后一抹余晖。

 我们回到停车场继续跑路,开进隧道我才发现,这条隧道其实就贴着悬崖峭壁的一侧。在某些地方还开有「窗口」,和对面的峭壁隔着峡谷相望。隧道的出口直接和刚才提到的盘山公路相连,难怪刚才觉得凭空多了一条路有种突兀的感觉。

 盘山公路到了底部以后和峡谷一样也是一个T字路口,左边是出口,右边是另一条沿着峡谷上山的路。由于向山上走的路只能坐景区自带的Bus到,但天色已晚还要赶路,所以就没有进一步游玩。这个可能是冬天的规定,到了夏季应该是可以自己开车过去的。从Google地图上别人上传的图片来看,这条路线上的风景也是赞到爆的。

 用赵总的话形容,就是这趟旅途属于「全面进攻」,Mark各种值得玩的地方,以后再来就是「重点进攻」,玩个透。

 值得一提的是,Zion National Park还有另一个入口,叫Kolob。这个入口在15号Highway上,这个入口当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景色,但是这边的路和东门、南门的路是不连通的!一定要注意这点。事实上我觉得Zion值得玩上个三四天,因为有很多Trails可以走,恰好也是很多小众而美的景所在的地方,但这只能以后实现了。

 我们往后的路线是往东走,住到Page(佩吉)附近,但是就近的话应该是掉头往回开,从东门出去。为了减少回头路,我们往前开,经由Hurricane绕了一圈。

 晚餐在Hurricane的China Buffet吃,「中国自助」这个名字简直粗暴……不过里面有螃蟹腿限量供应,其他菜还是比较传统的(美食中餐!)。

 吃饱以后开在路上了我们才意识到——今天的住宿还没有订!连住哪里都不知道还往前开。我们掏出手机开始搜索,Page真是个相当热门的旅游城市,包括周边的很多地方都已经满了。找了将近半个小时,我终于在离Page 90多Miles的Kanab镇上找到了一家Rodeway Inn。只好第二天再开到Page。这一天是我们整个旅途中唯一一次没有按照预定计划赶到当天的住宿地。其实Kanab离Zion公园的东门很近,我们实际上是兜了个大圈。从开始的Route map上就能看出来。

 后来在Colorado City我们实现了从Utah到Arizona的跨越。其实很好判断,开过州界的一瞬间路立马就会变了。Arizona的路面上有一些小方块,能够反射汽车前灯的灯光,即使在晚上交通信号线比较暗的情况下也能清楚地看到整个车道。

 住地Rodeway Inn离主干道挺远,周围非常荒凉,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也很便宜,56刀一间房。我们也没有外出,直接进屋就躺着了。时间也还早,大概就晚上9点多。

12月27日,之大者

Day 6 route

Page

 起床的时候天色尚早,我们开了一个多小时车才来到了Page附近,第一个景点是Glen Canyon Dam。凭借这个大坝,Colorado River在它上游积累出了一个大水库。这对生态影响还是很大的,在Visitor Center意外地发现有章可以盖。之后我们在大坝上方的桥上游荡了一会,用广角拍了几张照片。

Glen Canyon Dam

 大坝下游的径流量很小,说明这个水电站冬季基本上是不怎么发电的。有机会夏季再来看看。

 过了大坝再往前走就是Page镇了,倒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既有很多风景名胜,同时还有个水电站。不过Page本身并没有什么特点,就是很普通的西部小镇。我们在镇上的Greatwall Chinese Food又吃了一顿美式中餐自助,我们一行人已经快到了对美式中餐的忍耐上限了。一点意外是这里竟然有茶叶蛋,不过没什么味道就是了。

 吃饱后刚出了城不远就是臭名昭著,啊不,大名鼎鼎的Horseshoe Bend(马蹄湾)了。然而事情没有想想中那么顺利,因为下了车以后还要走很长的Trail。马蹄湾并不是一个国家公园也不是个保护区,就是个单纯的景点,但人很多,中国人大概能占到一半。站在悬崖边上俯瞰没有栏杆,腿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发软的。

 Colorado River整体呈倒「Ω」型流淌,肉眼看去水流基本没动静有一条小船在河上飘荡,上面有游客若干,大概是另一个旅游项目。马蹄湾景色也是异常壮丽的,但由于在网上已经看了太多它的图片,已经不像昨天看峡谷那么激动了。是的,未知的才更令人期待。在水流的气势上和养眼的程度上看,马蹄湾并不如雅鲁藏布江的那个大拐弯,但是眼前的马蹄湾更有一种苍劲之美,百万年流水无声地冲刷,如一把无形的刻刀,在这片美国的「黄土高原(Kaibab Plateau)」上入木三分。雅鲁藏布江则是地壳的运动形成了险峻的山脉,反过来改变了冰川融水的走向。

Horseshoe Bend

 我在不同的角度拍了很多张,然后发现都差不多。还是对称的效果最佳。一共大概玩了不到半小时我们继续跑路了。回来的路上发现有人拿无人机拍摄,想必应该效果会不错。可惜无人机现在对我来说还是奢侈品……

 下一站是网上查好的Antelope Canyon(羚羊谷)。羚羊谷离Page大概有10英里的距离,大概开20分钟。But!当我们去到了才发现自己是不能开车过去的,有几家私人公司早已把路「封锁」了起来,只有坐他们自己的皮卡才能过去。一问价格要46刀一个人。当时挺不爽的,有种回到了国内旅游景点的感觉,快到看景的地方了还要被宰一次。被宰也就算了,46刀是什么鬼!要知道80刀就可以一年之内畅游全部国家公园了。坐船在Lake Superior转一圈也就20块钱。所以毫无疑问地我们掉头就走了。当然,通过收钱限制游客也不无道理,因为羚羊谷里面本身是很狭长的,如果游客一窝蜂过去,估计也没太有拍照的心情,随便一按都是人。如果限制每次进入的人流量的话那么入口附近又会拍起很长的队伍。总而言之等我以后不差钱了再去玩吧。在Zion National Park里面有一些地方也有类似于羚羊谷的景色,就是没这么华丽有致而已。

 其实Page往东走还有个很有名的我们没去的地方,叫Oljato-Monument Valley(纪念碑谷),当然我说的不是那个iOS游戏。可以去搜索一下图片,相信每个人都多少会见到过,也是美国自然景观的代表地之一。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剩下的就是奔向今天最后一个景点——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大峡谷国家公园)。这里就是地理教科书上提到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然而离Colorado State还有很远的距离,只是因为塑造它的是Colorado River。

 我们开了好几个小时的车,从东门进了公园,把Desert View Watchtower作为了观景的第一站。这地方本来有个Visitor Center,但已报废。最后再在Tower里面盖了章,买了冰箱贴。

 站在全都是人的观景台上,我又再一次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

Grand Canyon Desert View

 峡谷的大是真的大,无论纵向跨度还是垂直深度都毫无疑问是我见过的Top 1。峡谷的最深处是浅而窄的Colorado River,在岩石的遮挡下若隐若现。此刻正值日落,金色的夕阳沿着峡谷的一道边,投射下与轮廓恰好一致的光线,在丁达尔效应的作用下变得缥缈迷离。被照亮的岩石迸发出金色的光芒,阴影之下的岩石则做好了沉寂于黑暗的心理准备。岩石分明的层次无声地述说着当年河流穿过自己身边时的故事。太美妙了。

 这里提一句,没有大坝的拦截,Colorado River会是汹涌澎湃的,这样才能塑造出这样伟大的峡谷。现在冬季的水流变小了,只保留有有限的冲刷作用。

 为了赶在夕阳彻底下山之前多看几个观景台,我们继续跑向下一个地方。

 不同的观景台能看到峡谷不同的脸面,谈不上婀娜,但肯定多姿。

Grand Canyon View 2

 毕竟跑不过时间,我们又看了两三个地方以后就天基本黑完了。我提议说,我们去最边远那个观景台来个长曝光的峡谷吧,应该会比较给力。然后我们吭哧吭哧就往Pima Point跑。结果发现峡谷边上有个小Village是各种度假住宿的,里面的路错综复杂,我们按照导航开,结果到了跑到了一条被封锁了的路上。无奈之下只好按照纸质版地图的路线,配合手机进行人工导航,到了Pima Point的时候已经是伸手不见五指。

 接下来才是奇迹发生的时刻。远方的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是天空仍有一丝残留的亮光,让整个黑夜的背景不那么黑。等余烬最后褪去,露出的是Incredible的星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历历在目的银河!

Grand Canyon View 2

 ISO-3200,f/4.5,12 mm,曝光134秒,我得到了上面的照片。当时肉眼根本看不到东西,地平线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完全都是凭经验寻找的。前面积累的12 mm的超广角的使用经验终于发挥了一点用处。

 银河从地平线的这头延伸到另一头,横跨整个天际,那一刻我觉得整个宇宙都在对着我眨眼微笑,那是一种在深深的黑暗之中也会有的震撼。无数的光线从几百万几十亿光年之外的地方,在冰冷真空的空间里穿行了从科罗拉多高原变成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时间,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建立现代文明的时间,从地球从炽热的星球变成一个水球的时间……触碰到了我的眼睛里的一些些视觉细胞,成为了我脑中的一幅易逝的画面,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在充满雾霾的你懂的地方,每天能看到的星星少得可怜,即使能见度最高的时候也有城市的光污染影响;而这里,空气通透到了极限,天空基本没有云,连光污染也销声匿迹了,此时此刻,堪称完美!

 12 mm的广角并不能完全拍完整个银河,但是画面之中已经拍下了有一半多了,边缘的行星因为广角的变形也拉出了一小条可以分辨的星轨。可能上面画面压缩了以后并不明显,实际上原图不断放大还能够看到许许多多不那么亮的星星隐藏在黑色的背景之中。如果再仔细观察那些亮斑的颜色的话,它们除了白色还会有黄的绿的紫的。这既有可能是该颜色的波长是光线中的主要成分,也可能是由于这些星星在离我们远区或靠近,形成了红移蓝移。

 我们一共驻足停留了20多分钟,本想长曝光拍峡谷的,但是脚底下一点光也没有。而月亮也没升起来,少了那种一泻千里的银光,相机再好也没法捕捉到了那黑暗之中的山岩了。

 关于Grand Canyon还有一些信息:听说从峡谷的一边下到谷底,再爬上去到对面需要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我觉得这个倒可以成为未来的任务目标来着,这也是趟伟大的冒险。

 时间不早了,我们唯有继续跑路,从峡谷南门开出。来到了Flagstaff。这顿晚餐我们吃了赵总心念已久的Burger King(其实洋快餐真的很好吃,没必要当做恶魔一样远而敬之)。

 住宿是51刀(人均25)的Motel 6,对住宿没有过高要求的我们确实在这个项目上省了不少钱。

12月28日,驴城往事

Day 7 route

 这天又是值得期待的一天!因为从Denver出来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进过大城市啦。这次的目的地是赌城Las Vegas(简称LV,所以我就把它称为驴城了)。

 Flagstaff往西走一路上都是下坡,海拔从2200米左右一直降到了600多米,天气也变得燥热起来,毕竟Nevada整个州基本上全是沙漠和戈壁。

 进城之前我们特地去洗了个车,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洗车。自动洗车房有几个大轮子滚动地清洗,效果还是不错的。中午1点多到了LV,这的植被瞬间变成了热带和地中海气候的树木,棕榈树,丝柏,全城也是一股燥热的气氛。

 C和H无疑是对驴城最充满期待的了。我则是无所谓,我对赌博并没有什么热衷,甚至没有兴趣,不过当她们提到这里有好吃的的时候,我眼睛还是放了点光的。

 我们把车停到Caesar PalaceSelf Parking停车场,并不要钱,从侧门一进去就是大赌场。我们都饿得不行了,然后去排Bacchanal Buffet,说是驴城里相当不错的Buffet。我们原计划是在这里吃个午餐的,然而实在是Naive了。去到排队机的时候显示预计时间230-330分钟。4个小时简直要疯了。后来我们想会不会是排的晚餐的,中餐已经不许更多人进入了。看着票上的时间是下午6点半。我们商量着先吃点别的,晚上再来吃这个自助。

 我们在Caesar Palace一整个大商场转了一小圈,找了个Pub n Grill吃了比较正宗的英式三明治,香肠和汉堡。需要注意的是这家店上菜特别慢,我们当时已经饿疯了,结果点完菜还是不得不等了25分钟左右。我点的Sandwiches有点咸,除此以外其他都恰到好处。

 吃饱了我们开始了逛酒店之旅。我之前听他们聊天说要逛酒店还觉得纳闷——酒店有啥可逛的。结果还确实有点东西。驴城有若干大酒店,每家的一楼都是商业区。可以在里面像逛商场一样玩。为了显得更加「自然」,走廊过道里面还有人造的天空。至于商业区两边的商店我就不怎么感兴趣了,和感恩节的Outlet没什么两样,以服装,皮包为主,顶多是这里的商品会更加多样一些。Caesar Palace里有很多过道,过道之间相连的地方会有一些雕塑,喷泉什么的,多半是罗马神话相关的。话说还知道了个真相,就是Caesar的读音类似于「西撒」或者「塞撒」,而不是「凯撒」。

The Venetian

 关于购物方面,我个人决定扼住钱包的咽喉……最后妹子们也没啥好买的。我们直接从Caesar Palace正门出去,走到了主街Las Vegas Boulevard上。街边人头攒动,人们的服装各异,也有着有不同的肤色发型。临近新年,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娱乐所有希望被娱乐的人们。

 至于拍照……在这种地方我还真没什么拍照的欲望,偶尔特别的东西掏出手机随便拍一张就完事了,过后可能我都不会回头看它们。

The Venetian

 沿着街走了一段,我们进了The Venetian酒店。酒店倒也比较舍得花钱,修了一条模仿水城威尼斯的步行街。河水从过道穿过,道两边是商店,顶部是人造的屋顶。听说澳门也有个类似的地方,似乎是模仿的这个酒店修建的。快到尽头的时候还有个类似于Plaza的地方,中间是个小舞台,穿着意大利样式服装的演员在表演,游客则围了一圈围观。

The Venetian 2

 从The Venetian出来已经是四点多了。我们顺道就进去Linq酒店,也就是我们订的住宿所在地,把房间Check-in了。这又吃又逛的把我折腾的很困,决定再也不去哪里逛了,先躺半个小时。可能一般人觉得驴城的大酒店都会很贵,实际上也并不是,标价才60多块钱,但是快到交钱的时候回告诉你要交30刀的Hotel Fee(并不知道是什么个收费项目),到最后也就将近100刀(人均50),比期望值低了不少。

 我们的房间在10楼,电梯排了半天才到我们,上去以后从一个落地窗上往外看,恰好就是正对着摩天轮High Roller。看着窗睡觉感觉很开心。

 5点40的时候我们准备往下走,结果到了电梯那里等了10分钟都没排到我们,这种20层楼的人口密集的地方才提供了四部电梯,不得不给个差评。于是我们找到了消防通道的楼梯往下走,值得一提的是一旦进了这个楼梯就只能往下走到最底层, 不能再回到楼里面。我和Z从楼梯出来发现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大概是酒店运送物资卸货的地方,绕了一圈才跑回了酒店的前台。俩妹子也是排了好久电梯,不得不从楼梯走下来了。

 按预计时间的6点半左右去到Buffet,结果傻眼了,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Naive——太多人了,据说要排至少两个小时。而比较诡异的是几乎全都是中国人,难道这里又是各种攻略里面强烈推荐的自助餐吗。中间的排队和复杂的心情变化暂且不表,6点25排到9点10分终于进去了。最后价格是68.09刀。其实可以花25刀买个Express,可以少排至少2个多小时的队,就看自己舍不舍得了,毕竟一个Express就160 RMB。算上自助的价格一共就是将近600 RMB的自助了。不差钱的人都是花钱买时间的,快点吃饱了还能腾出时间再去玩别的,把时间花在排队上,吃饱了时间就不太够用了。

 这里的自助独特的地方就是各种甜点和海鲜。最抢手的还是螃蟹腿了,餐馆里的供应很足,所以不会出现缺货的场景。螃蟹腿已经都从中间切开了,拿起来就可以直接吃了。排队站了两个多小时的我们俨然已经再次饿晕。面对这样的美食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大快朵颐。还有另一种螃蟹腿的扁的,没拍有照片。

The buffet

 吃了不知道多少盘螃蟹腿以后我们进入了饱和状态,开始拿各种小东西填不完胃里面的缝隙。甜点区有很多给力的东西,我已经记不住它们的名字了,大概就是一些法语意大利语单词吧。马卡龙也有不过是限时限量供应的,C很幸运地拿到了一个。

 吃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已经战斗力为0,此时酒店也将近关门了。不知道比我们晚到的人是什么情况。我们往外走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在排队了(废话)。说实话这顿吃的还是很满足的。C表示在其他地方吃了8个螃蟹腿,花了35刀。我觉得怎么算都已经回本了。幸运的是吃完也没有什么过敏的症状。对海鲜过敏的就别来这吃了,简直太亏。不是临近过年的时候一顿自助可能只要这时候的一半,就是不知道吃的是不是一样,如果种类和数量还是一样丰富的话那是相当划算的。

LV street

 吃饱以后我们开始变困了,转了几条街以后游荡到Fountains of Bellagio看了个音乐喷泉。这里的喷泉大概15分钟喷一次,每次似乎都是不同的音乐。

LV street

 壮观倒说不上,但是还算比较梦幻。Z多次表示和迪拜的哈利法塔下的喷泉没法比。(喷泉会把水弄到镜头上,所以没有拍什么照片)

 看完以后我们都已经困得靠坚强的意志力往酒店走了。11点多躺床上立马不省人事。

LV street

 驴城住的不贵,但是吃的玩的项目很贵,钱是没法少花的。深度游玩可以把每家的Buffet(不同的酒店有不同的自助)都吃一遍。我们呆了一天花了大约150-200$。驴城据说还有很多精彩的Show可以看,作为没有预订的我们,大概只能剩一些规模比较小,也不那么精彩的Show而已了。也算是留个遗憾以后再来玩了(等我有钱再说)。

 驴城整体倒是给我留下了稍微正面的印象,不过王垠倒是写了一篇日志把LV喷的很厉害,有兴趣可以看看。他提到的点还是很中肯的,只是我对这些观点没这么激进,有的持无所谓的态度而已。

12月29日,入拉城记

Day 8 route

 睡觉到6点起床上厕所,偶遇了一片美丽的景色,暮光下的摩天轮。

LV street

 本来计划去Paris酒店逛逛,但是收拾完东西已经11点了。出房门发现房卡忘在房间里了,叫来工作人员帮忙,可是过了好久也没人来处理,后来一个电话打到前台,他们说不用管房卡了,可以直接走人。我和Z又来到了异常不给力的电梯。每次下行电梯到我们这层都是满人的。无奈之下我们又来到了消防通道,只是这次我们还扛了个大箱子。

 本来行程也还算宽裕,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放弃了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死亡谷)。直接奔向了Los Angeles。「拉城」和「驴城」来源是一样的,不过LA这个称呼可能更多见一些就继续沿用了。

 快出驴城的时候我们又吃了「垃圾食品」Burger King, 心满意足地向California方向开去。Nevada和加州州界之间有一个像是检疫站的地方,每辆过往车辆都需要被检查,前往加州方向的车可想而知不是一般的多,这一度导致我们在高速上慢如蜗牛地爬行,堵车队伍都能长达十几英里。

 过了加州的州界,油价直接涨了一刀左右,这也太不厚道了。也可能是不同州对油有不同的控制手段。路边主要都是荒凉的戈壁,树木几乎没有,山头上主要覆盖着的是灌木。

 又开了200多Mile我们终于进城啦。之前在Denver开过车,对大城市的城内高速有那么一点了解,结果LA这种世界级大都市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城市的交通网错综复杂,出入口相当之多,最宽的时候甚至达到双向12-14车道,我只能说太疯狂了。城内高速限速65,然而勇敢的加州人民开到75-80也是一点压力没有。只要在LA开一周的车,并道的技术和看路牌的技术必定炉火纯青。 不夸张的说,只要自己的车和前车的距离够1.5辆车的长度就有可能有车并进来,神经得保持时刻紧绷的状态。

 整个LA都很有地中海边建筑的味道,就像Santorini的白房子变成了卡其色。红色的屋顶砖瓦还透着那么一点希腊神话的浪漫气息。这里随处都能看到一种我很喜欢的树——丝柏。这种树直径不大,但是树叶很密实,整体就像一个细长的圆锥。以后要是在屋边种上一排这种树,瞬间就变得肃穆很多,俨然是一座神话中的庙宇。

 我们驱车来到Pasadena附近的Chinatown,走进了心心念念的「陕西名吃(Shaanxi Gourmet)」。我们四个人点了仨肉夹馍,两碗臊子面,一碗凉皮,一碗油泼面,7串烤羊肉。在美国能吃到这样一顿中原美食也是一种莫大的喜悦。在整个Michigan也找不到这样一家店。不过我们觉得如果正宗是5星的话我们只能给3或4星,因为还不是那么的正宗,我觉得和我在西安回民街吃的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一顿饭一共我们花了60多刀,堪称过瘾——想想在国内吃这些东西也就60 RMB。

 吃到撑出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我们在这个Plaza又转了一下,这里有理发,有四川火锅,有手机修理,有母婴用品,潮牌服装,还是蛮热闹的一片地区。商量之后我们决定去看Hollywood那几个大字。

 结果也并没有如愿以偿。上山的路在夕阳下山以后就关闭了,从LA这个我们还很陌生的大城市找到一个能看到Logo的不是观景台的地方是难上加难,所以下次吸取教训,把握好时间。有点幸运的是上山的路上路过了富人区,见到了好多盘山而建的豪宅,我觉得没有个500w刀是没法搞到的。从这些宅邸窗外看过去就能一揽整个LA的夜景。一路上我们在互相调侃,问C看中了哪栋,买下来给我们住两天,哈哈。

 LA这种地方能玩的太多了,去一个地方未遂之后我们马上掉头前往Santa Monica。中间路过了LA的Downtown,典型的大都市写字楼林立的场景,不过楼的密度和纽约曼哈顿比还差不少。

 Santa Monica的停车场旁边就是海滩了。在沙滩上看着海浪,吹着海风,太平洋的对面就是我大中国了。这是我第一次到太平洋的东岸,也是第一次到美国的西边海岸,两大成就Get。走上码头,那里有个标志写着66号公路的尽头,这条公路从Chicago起始,一直连通到这里。开了8天车,我们从温带落叶林,路过了平原,高原,山地,戈壁,峡谷,来到了地中海气候的LA。这就算是我们旅途的一个分号了。

Santa Monica Pier

 Santa Monica的夜景还挺美的,摩天轮和过山车等简易娱乐设施发出华丽的灯光,在这片黑暗背景的海滩上显得有些刺眼。Z一路都在感叹,这里简直和《GTA V》一模一样!事实上确实如此,玩过的人都知道的。

 我们花8刀玩了两次过山车,结果H在第一回之后已经Hold不住了,颤抖地走下了过山车围观我们(此处有带泪笑脸Emoji)……Z则是全程尖叫直到嗓子哑了。我和C倒是挺淡定的,666。最后我们一人吃了个冰淇淋,愉快地上车返程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停车场出口都是有倒刺的,往前走没事,但是出去以后一旦后退就会爆胎,不知道是谁想出来这么奇葩的办法。

 之后一路开着S型的限速55的弯路去到了旅馆,叫Ramada Inn,大概100块钱一晚上。估计在大城市里面差不多就这个价了吧。

 LA只是我们的中转站,往后还得流连于加州各大美景呢。这一天都没怎么拿出相机,也就没留下什么照片。

中篇尾声

 游记中没有描写太多我们四个人的对话和故事,大多数情况主语都是「我们」。事实上路上开车的过程这么冗长,我们在车里当然也是无话不谈的。没有怎么写的原因,一方面是关于故事的描写我并不是很在行。另外我觉得大概这就留给我们自己回忆吧,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就不必都写出来了。

 估计能看完这么长的日志的都是真英雄。第一次打了1w3千多字的日志,未来估计也够呛会超过这个了。总之这已经给我提供了足够的回忆「资料」了。

 这段难忘的旅程值得拥有这么长的文字去描述。

LanternD
LanternD_Logo






订阅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文以类聚

更多『blog』分类的文章